千丈瀑布雪窦山

坐落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被古往今来的名人所夸赞。汉代时,有人把它比作“海上蓬莱,陆上天台”;苏轼曾感叹“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宋理宗赵昀因先皇宋仁宗赵祯曾梦游雪窦山,赐其名为“应梦名山”,并亲笔题写,今日碑石犹存;近代地理学家张其昀称雪窦山“兼有天台山雄伟,雁荡山奇秀,天目山苍润”。

神明降临的仙山

雪窦山原名“瀑布山”,因山中分布有多条瀑布而得名。山中有一寺院,因“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唐武宗时期,寺庙迁址于此并在懿宗咸通八年(867)更名为“瀑布观音院”。至宋朝,宋真宗看到山下石洞中乳白如雪的泉水自洞中喷出的景象,在欣赏、感叹之余赐名“雪窦资圣禅寺”,此山因此得名。

雪窦山最高处海拔915米,绵延数十千米,是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有“四明第一山”的美誉,主峰名曰“乳峰”,是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雪窦山景区温度适宜,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植物和盛开的花朵相伴,将环绕的群山装点得青翠艳丽,却不失淡雅之感。为了方便游人观赏山间奔流的瀑布,人工修建了多个湖区和拱桥。亭台楼阁的布置都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雪窦寺1700年来的佛缘和佛家氛围为雪窦山增光添彩。兴盛于唐代的雪窦寺在创始之初就以敬佛、礼佛为宗旨,高僧辈出,香火不断,佛源广泛。南宋时期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期间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的佛教庙宇中地位颇高。雪窦寺历史悠久,历代皇帝对其宠爱万分,赏赐了大量御制物品,寺内至今尚存5760本“钦赐龙藏”经书、玉印、龙袍、龙钵、玉佛和袈裟等,这让雪窦山神圣的皇家风范尽显无遗。

雪窦山与弥勒佛有很深的渊源。相传弥勒佛化身为布袋和尚常年在雪窦寺进行佛事活动,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大慈弥勒菩萨道场。2008年11月7日至9日,在宁波奉化举行了雪窦山弥勒大佛落成典礼。弥勒雕像高33米,重500多吨,用锡青铜铸成,内部用1000多吨的钢架进行支撑并与底座连成一体。大佛端坐于9米高的莲花座上,莲花下是14.74米高的天坛形圆丘,圆丘上层直径36米,下层直径88米。远观大佛,背倚群山,憨态可掬,笑容灿烂,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光环绕体,似真佛降临人间。近处仰望,佛像威严无比,气宇非凡,瞻仰者在体会佛教教义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奉化千年雪窦寺山门

雪窦山人间弥勒佛像

大佛坐北朝南,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一座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

奇妙壮丽的景观

雪窦山不仅有深厚的佛家渊源,也囊括了许多秀美的自然景观。徐凫岩位于雪窦寺以西大约5千米处,因靠近徐凫岩村而得名,岩顶海拔476米,其上巨石林立且向外突出,岩壁间有一股山涧流水自踌躇岭林间随着山形由四面汇集而来,在瀑布顶端的石壁上汇集成汹涌湍急的河流,在完全没有阻隔的情况下从山顶垂直飞下,落入山下深潭之中,远观似缕缕烟雾,朦胧而幽静,这条落差达242米的瀑布就是徐凫岩瀑布。徐凫岩整体为石头山结构,崖壁陡峭如刀砍斧劈一般,在悬崖峭壁上还生长着许多青松,倔强的性格让它们傲立于危岩之上,却丝毫也阻挡不了它们永远向上的精神。宋代陈著有《徐凫皎瀑》诗云:“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飞云烟。满山药味增新色,夹岩桃花胜旧年。”

千丈岩瀑布

瀑布之水自千丈岩顶泻下,喷薄如雪崩,飞珠溅玉,五彩纷呈,蔚为壮观。

雪窦寺面前的千丈岩则壁立千仞,陡峭异常,最著名的景观是岩石中流淌的落差达186米的瀑布。飞瀑之水来自雪窦寺两侧的山谷之中,经过一路奔袭,突破一切阻隔最终冲出崖口,一鸣惊人。千丈岩瀑布超凡脱俗的秀美让无数帝王、名人为之倾慕,为其留下墨宝。宋真宗御赐此瀑为“东浙瀑布”,王安石在观看千丈岩瀑布后赞美道:“拔地万生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宋代诗人郑清之在《千丈岩》一诗中写道:“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

雪窦山不仅有陡峭坚韧的石岩,更有立于顶峰的奇观,名曰“妙高台”。据《金山志》记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祐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如此看来,妙高台最初为佛家晒经之用。妙高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身处三面绝壁的险境之中,台下是万丈深渊,山顶烟雾缭绕,让处于较高地势上的妙高台看上去仿佛悬空一般。站立在妙高台之上,感受流云水雾拂面掠过,听松涛柏浪倾心诉说,红日当空,山风飘飘,凝神静气,凭栏远眺,心情豁然开朗,一切世俗都随风飘散而去,也许,这就是妙高台的奇妙之处。

雪窦山,历史名山;雪窦寺,千年古刹;一山一寺,千百年来,交相呼应,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神佛与帝王都赋予了雪窦寺和雪窦山太多的恩宠,让名山名寺为后世之人永远敬仰和膜拜。

徐凫岩瀑布

徐凫岩岩生草木,丛簇弄影。顶部有巨石横空突出,森然若扑人,远望如巨猿倚天而鞠,故称之为“鞠猴岩”。相传有仙人骑凫在此徐徐上天,因而得名。

站在妙高台上,远眺溪口群山,仿若指挥千军万马奔腾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