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杨隆演执政淮南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把持军政大权,弘农王杨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但一直没有机会。张颢、徐温自感不安,就共同谋划杀死杨渥,瓜分他的国土来向梁朝投降称臣,张颢于是派遣他的党羽纪祥等人在卧室里把杨渥杀死了,对外欺骗说杨渥得了暴病突然去世。

张颢在节度使府庭院召集各将领、官吏,夹道、庭院和大堂上都布满了刀斧手,命令诸将领把随从的侍卫留在外面,然后才能进去,张颢大声喝问说:"嗣王已经去世,节度使府应当由谁来主持?"

问了三次都没有人答应,张颢更加生气,幕僚严可求向前小声地开导他说:"节度使府这样大,四方边境不定,非要你来主持不可。但是要在今天做决定恐怕太急了。"

张颢说:"怎么说太急了?"

严可求说:"刘威、陶雅、李遇、李简都是和先王同等地位的人,您今天如果自立为王,这些人能做您的属下吗?不如先立幼主辅佐他,各将领谁敢不听从?"

张颢沉默了好久,严可求于是屏退左右的人,很快写了一张纸放在袖子里,指挥大家前往节度使住宅去祝贺,大家都猜不出他要做什么。到了节度使住宅,严可求跪在地上宣读,原来是杨渥父亲的太夫人史氏的教谕,教谕里说:"先王杨行密创业艰难,嗣王杨渥不幸早早去世,杨隆演按照次序应当继位,诸将不要辜负杨氏,要好好地开道教诲他。"

文辞意思明白恳切,张颢的气色很沮丧,因为教谕合乎道理,无法强取,于是尊奉弘农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为淮南留后、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杨隆演字鸿源,初名杨瀛,南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南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宋史氏。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涯,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

事情完了以后,副都统朱瑾前往严可求的住所,对他说:"我十六七岁就横戈跃马,冲犯强大的敌人,从来没有害怕过。今天面对张颢,不觉流汗了。而您当面指责他就像没有人一样,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起您差得太远了。"

张颢派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守润州,严可求对徐温说:"您放弃统率牙兵而到外面去镇守,张颢一定会把杀死君王的罪名加在您的身上。"

徐温大惊说:"既然是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而又不明事理,您如能听我的话,我愿意为您谋划。"

当时副使李承嗣也参与节度使府的军政事务,严可求又对李承嗣说:"张颢凶狠威风到这个地步,现在把徐温派到外面去镇守,恐怕他的意图还不止于此,对您也会不利。"

李承嗣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卒于后梁贞明元年(920年),代州雁门人,唐末五代时河东镇的著名骁将。唐僖宗中和二年,李承嗣随从李克用到关中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担任前锋,王仙芝起义军被镇压后,李承嗣因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年,李承嗣又随从李克用到湖南陈州、许州一带攻打割据蔡州的秦宗权,当时唐僖宗被宦官田令孜裹挟到宝鸡,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等拥立李煴为皇帝,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率军万人支援鄜州,至渭桥迎接扈从僖宗,唐僖宗还朝后,赐封李承嗣为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赏赐两万贯犒军钱。当时唐僖宗初还长安,三辅一带多盗贼,全赖李承嗣按兵警御,才使首都暂时为之安定。乾宁四年九月,朱全忠派遣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希图一举削平淮南,当时葛从周屯驻寿州,庞师古扎营清口,杨行密拟先赴寿州迎敌,李承嗣主张先对付清口打败庞师古,那么葛从周就会自动败走,认为这是制敌的上策。于是李承嗣与朱瑾率兵三万在清口设伏兵,于是大败汴梁兵,生俘庞师古。这是朱全忠与杨行密的第三次较量,此次大败后再也无力南下,淮南吴国因此得以保存。清口大捷后,杨行密置酒高会,赏赐李承嗣钱万缗,因嘉其雄才,遂违背前诺,对李承嗣留而不遣,保举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并予以种种优厚待遇。

严可求又去见张颢说:"您把徐温派到外面去镇守,大家都说您想要夺取他的兵权,并把他杀死,这样说多了也是很可怕的。"

张颢说:"徐温自己想出去,不是我的意思。事情已经这样了,怎么办呢?"

严可求说:"要阻止他很容易的。"

第二天,严可求邀请张颢和李承嗣一起去看望徐温,严可求瞪着眼睛责问徐温说:"古人不忘记一饨饭的恩德,况且您是杨氏的老将领了。现在幼主刚刚继位,正是多事的时候,您却想到外面去自求安适,能这样吗?"

徐温谢罪说:"如果您们能宽容我,我怎么敢擅自作主?"

因此徐温没有去润州,张颢知道严可求暗地里依附徐温,夜里就派刺客刺杀严可求。严可求知道自己逃不掉,就请刺客允许他写一封信,与嗣王杨隆演诀别。刺客拿着刀对着他,严可求挥笔疾书,一点也没有惧色。刺客能识字,见他文辞忠诚壮烈,就说:"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不忍心杀您。"

于是抢劫他的财物,回去复命说:"到处都搜了,没有找到严可求。"

张颢大怒说:"我要的是严可求的脑袋,要财物干什么!"

因此徐温和严可求商量要杀掉张颢,严可求说:"非钟泰章不可。"

钟泰章是合肥人,当时担任左监门卫将军。徐温派遣心腹部将彭城人翟虔去告诉他,钟泰章听后很高兴,秘密结交壮士三十人,夜里刺血互饮,立下盟誓,到了早晨,直接进入牙堂斩杀了张颢和他的亲信。徐温于是公布张颢杀死弘农王杨渥的罪行,并在街市上把纪祥等人也车裂了。

徐温前往西宫禀告太夫人史氏,太夫人听了心中害怕,大哭着说:"我儿年幼,现在遭此灾难,希望保全我家一百口人的性命回庐州,就是您的恩惠了。"

徐温说:"张颢叛逆杀主,不能不杀,夫人您尽管放心!"

当初徐温与张颢商量杀死弘农王杨渥,徐温说:"如果同用左、右牙兵,心比不一,不如单独用我手下的士兵。"

张颢不同意,徐温说:"那么就单独用您手下的兵士。"

张颢答应了,到这时候,彻底惩治逆党,都是张颢的左牙兵,因此人们都认为徐温确实不知道张颢的密谋,杨隆演于是任命徐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从此军府中的大小事务都由他决定。徐温性格沉稳坚毅,虽然不识字,但是叫人读诉讼文,书面作出判决,都合情合理。

当初张颢专权,刑罚严酷泛滥,常常放纵亲信士兵掠夺街市乡里,徐温对严可求说:"大事已定了,我与您应该努力实行善政,使得老百姓能够脱掉衣服安心睡觉。"

于是制定法律,禁止强暴,提出治理大纲,军心、民心都安定了下来。徐温把军务委托给严可求,把财税事务委托给支计官骆知祥,他们都很称职,淮南的人把他们并称为`严骆'。徐温因为金陵地势优越,战舰聚集,于是自任淮南行军副使兼领升州刺史留驻广陵,任命自己的养子元从指挥使徐元诰为升州防遏兼楼船副使,前去治理升州。

骆知祥是合肥人,唐末事田珺为宣州长史,后仕吴,杨行密时为淮南支计官,励精为理,天祐中,徐温秉政,知祥掌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董选举事,任用得人,世称精核,久之授盐铁判官,武义元年迁中书侍郎,数年后病卒。

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率领抚、信、袁、吉四州的军队,号称十万人攻打洪州。洪州的淮南军只有一千人,将吏们都非常害怕,节度使刘威秘密派遣使者到广陵告急求援,自己却每天召集部下将吏,就像若无其事地饮酒作乐,危全讽听说后,就驻扎在象牙潭不敢前进,并向楚地请求增援。楚王马殷派遣指挥使苑玫会同袁州刺史彭彦章包围高安来援助危全讽。

危全讽字上练,小字忠练,唐末南城东兴乡四十一都苏源村人,抚州刺史,籍贯江西抚州,抚州城的奠基人,唐末时拥有抚、信、袁、吉四州之地割据称雄,唐僖宗乾符元年,王仙芝农民起义爆发,江西各地农民群聚响应,危全讽与其弟危仔倡招募乡勇组织武装,在南城城上修筑土城保卫乡民。危全讽虽有野心,但他缺乏军事才能,部队也缺乏训练,全军集中于象牙潭营栅临溪,横亘约数十里。

徐温向严可求询问将领人选,严可求推荐周本,徐温于是任命周本为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率军七千人救援高安。周本以前攻打苏州没有立功,就推说有病不愿出征,严可求到他的卧室逼他起来,周本说:"苏州这场战役,本来敌人是不能胜我们的,只是我这个主将权力太轻了,如果今天一定要用我,希望不要设置副职。"

严可求答应了他的要求,周本说:"楚兵只是为危全讽声援罢了,不是想要夺取高安。我去打败危全讽,援兵一定会撤回去的。"

于是急速奔赴象牙潭,经过洪州时,刘威想要犒劳军队,周本不肯停留,有人说:"危全讽的军队很强大,您应当观察形势,然后再进攻。"

周本说:"敌军比我们多十倍,我军听说后一定很害怕,不如乘大家士气旺盛时使用他们。"

危全讽在象牙潭,靠着水边营造栅栏,连绵几十里。周本隔水列阵,先派老弱的士兵挑战试敌。危全讽的军队渡水追击,周本乘他们渡到一半时,突然发起军队猛攻,危全讽大败,自相残踏,一时溺水而死的人很多。周本又分出一部分军队切断他们的退路,活捉了危全讽和将士五千人。周本率军乘胜攻克袁州,擒获袁州刺史彭彦章,又进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派遣儿子陶敬昭,以及都指挥使徐章率军袭击饶州、信州,信州刺史危仔倡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逃走。

行营都指挥使米志诚、都尉吕师造等在上高打败苑玫。米志诚是沙陀人,幼时善于骑射骁勇闻名天下。史料记载,初事太祖为牙将,勇敢有膂力,时朱瑾以善槊名,志诚以善射名,军中同推为骁将,安仁义反,舆王茂章执仁义于润州,久之为都押牙,袭梁颖州不能下,高祖时充行营都指挥使,败楚将苑玫有功,又同柴再用破刘崇景等于万胜,累任泰宁节度使。朱瑾之杀徐知训也,志诚从十余骑至天舆门问瑾所向,然瑾已死,乃引归,徐温疑其助瑾,必欲杀之,严可求恐事不克,诈称袁州大捷,召将吏入贺,伏甲擒志诚斩之,并其诸子。

吉州刺史彭玕率领部众几千人奔楚,楚王马殷上表任命彭玕为郴州刺史,为儿子马希范娶彭玕的女儿为妻。淮南任命左先锋指挥使张景思掌管信州的事务,派遣行营都虞候骨言率军五千人送他赴任,危仔倡听说淮南军到了,急忙逃奔吴越,吴越王钱镠任命危仔倡为淮南节度副使,把他的姓改为元氏。

危全讽被押到广陵,弘农王杨隆演因为他过去曾经帮助过先王杨行密,就把他释放了,并给他丰厚的财物。虔州刺史卢光稠献出虔州归附淮南,于是江西之地尽为杨氏所有。万全感从岐州回到广陵,岐王李茂贞承用制书加封弘农王杨隆演兼中书令,嗣位为吴王,于是吴王杨隆演在淮南境内实行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