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童联(2)

这时,方国老正好来工地巡查,闻声出来,见是乳臭未干的莫奇,很是诧异。想他年纪小小,有如此胆识,也许有些才学。想到这里,方国老把脸一拉,说:“你年纪轻轻,竟敢顶撞老夫,该当何罪?老夫现有上联,对得了赦你无罪,放行;对不了,嗯,加罚三个月苦役!”说完吟道:

岭顶苍松久经风霜方国老

莫奇见他在夸耀自己的经历,想了想,便应对道:

池边春草未逢雨露莫先生。

联对不但工整而且贴切,说出了自己年纪尚幼,苦无机缘。方国老一听,十分高兴,连连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老夫赦你无罪,放行!”

半爿烧鹅不敢吃

明朝时,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陈棠,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赋,下笔成章。十岁时中了举人,人们称他为陈举人。

一天,陈棠正在学馆里上对课,这时,外面远远地飞来一群大雁。先生望着窗外,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

一群征雁天空过

联句出了以后,没有一个学生能对得出,老师脸色很难看。这时,窗外有一个人手提一只烧鹅走了过来,陈棠见了,灵机一动,站起来,高声对道:

半爿烧鹅地上行。

学生们一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先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赞不绝口:“对仗工整,无懈可击。”并写了一条批语:“鹅者,烧熟而死,且半爿能行,吾不敢啖也。”

五爪龙食九节虾

明朝时,晋江县陈埭乡有位才子叫陈紫峰。他九岁那年,家乡“祭冬”,村里的有钱人大鱼大肉地张罗酒席。陈紫峰自幼穷苦,见富人家如此铺张,竟大胆去人家坐上了祭祖的筵桌。几个乡里的长者非常惊讶,大家都知道他聪明伶俐,便指着桌面上一盘“九节虾”对他说:“这盘‘九节虾’给你对,若对上了,拿去吃。”陈紫峰伸出一只手抓起九节虾就吃。众人见了,问道:“还没有对上,怎么就吃虾?”

“怎么没对?‘九节虾’不是对‘五爪龙’吗?”陈紫峰伸出小巴掌说。

老者听了,彼此看看,点头称好。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了“祭冬”的炮声,老者们闻听再出一对:

枪装药,药装枪,射去浓烟散雾。

陈紫峰抓起八仙桌上的花瓶摔个粉碎,朗声说道:

瓶插花,花插瓶,打破落花流水。

众人听了,惊喜不已。

少年吴济精通楹联

吴济是清代吴县人,九岁时即精通楹联。他曾写过一副门联: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联对气势宏阔,胸襟坦荡,表达了一种爱书的美好志趣。

与吴济在一起读私塾的有一位同乡,名叫张济。

一天,他们正在读书,有位画家来拜访先生,画家询问了他们的姓名后,即口诵一联:

张吴两济连床读

吴济把书本一合,应声说道:

严霍二光间世生。

严指严光,东汉初人,与光武帝刘秀为同学,刘秀即位后,严埋名隐居;霍指霍光,西汉时名臣,汉昭帝时任大司马。

画家一听,心悦诚服,拿出自己的一幅画向吴济求对。画上的出句是:

画草发生,顷刻工夫非为雨。

吴济很快又对出下联:

笔花灿烂,须臾造化不关春。

画家如获至宝,回去后,将对联挂在了画室中。

王锡龄幼年答对句

王锡龄是清代甘肃永登县一个老秀才的儿子。他小时是有名的神童,不到十岁就被当时省内最高学府--国文高等学堂破格录取为生员。学堂的总教习刘尔炘初见他时,当面呼他:

神童子

王锡龄随口回答:

太史公。

刘尔炘曾在自家门楣上书“太史公”,所以王锡龄的回答非常贴切。

刘教习兴致勃勃,又出联道:

红蓼营神童七岁,

王锡龄对答:

紫禁城天子万年。

入学后,王锡龄常和大同学一起做文字游戏。一天,有人出了个上联:

火烧赤壁兵难进,

同学们还在冥想之际,王锡龄以一句韩愈的诗属对:

雪拥蓝关马不前。

十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神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渐渐不为世人所知了。

洪大全对句免惩罚

清末,湖南天地会有位首领叫洪大全,自幼酷爱读书。

一天,他上山砍竹,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县太爷,他忘了给县太爷让路行礼。县太爷很生气,便出了联句为难他,县太爷说:

执短笔,写长文,居高官,坐大位,管南管北。

洪大全听了,很快作答:

拿勾刀,砍弯竹,破直篾,织扁篓,装东装西。

县太爷本来很生气,听了洪大全的下联后,觉得这个孩子虽只有八九岁,却很是聪明机敏,实在难能可贵。便没有再难为他,并且鼓励他以后要好好读书。

刘诗亮应对拜师

刘诗亮是清末四川内江樟木镇人。他十几岁时,帮自家的黄糕铺打杂,每当有空闲就千方百计找书来读。一日,他听说镇上有个算卦先生很有学问,就立意拜师。

刘诗亮借请教问题的机会,提出了要求。算卦先生知其好学,笑道:“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在三天之内对出下联,我就收你为徒。如对不上,此事作罢。”刘诗亮满口答应,喜出望外地跑回家。

算卦先生出的对子是:

两头是路穿心店

对子出自当地的地理:樟木镇街道西往成都,东通重庆,两边都是茶馆店铺。

刘诗亮本以为简单,然而想了半宿也没能想出下联。回家已经两日了,仍不能对。第三天,他凝望窗外滚滚的沱江,又看看自己居住的矮小的阁楼,灵光一闪,有了!他兴奋地跑去找算卦先生,说:“王先生,我对上了!”

他的下联是:

三面临江吊脚楼

王先生听后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得好对得好!我可没料到你能对上。好,我收你做徒弟了!从此,刘诗亮有了博学的王先生的悉心教导,学业有了长足进展。

年年有余步步福音

清朝末年,广东惠阳县芦岚鲤鱼寨有一位秀才,父母双亡,家里穷困。后来,他出外经商,发了一笔财。

秀才有了钱后,许多过去的亲戚朋友都来找他。秀才很是得意。在一次酒席上,他志得意满地出了一句上联:

鲤鱼寨鲤鱼跃龙门,年年有鱼。

联对中,”鱼“的谐音为”余“,取意年年有余。

上联出来后,秀才沉吟着思想下联。旁边的一个五岁男孩子说:“大伯,能不能让我来对?”还没等秀才说话,他朗声念道:

观音阁观音赐祥地,岁岁福音。

孩子的话博得满堂喝彩。这一联不但对得工整,而且十分老成。秀才听后非常满意,马上请人写好大字,贴在门上,并请小孩儿坐在自己身边,乐不可支。

童子书联惊乾隆

乾隆经常微服出巡,相关的传闻因而很多。

据说,某年除夕,乾隆帝想看看民间风俗,便在大街上闲逛。见家家户户贴着对子,很是认真看了一回,有写得好的,便点头赞许;有不称意的,就摇摇头。

走着走着,来到一户民宅前,这家的对子写得格外有气势,写的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是:先斩后奏。

乾隆看罢,惊诧不已。心想,这户人家竟如此大胆,敢这样说话!他细细打量一下这家的房子,不但年久失修,且破烂不堪。他本想进门去问个究竟,又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悄悄离去。

翌日大年初一,乾隆一早便差人去把那户人家的主人带来问个明白。

不一会儿,差役就把那个写对子的人绑了来。乾隆一看,原来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儿,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

乾隆发问:“孩子,那副对联果真是你写的吗?”

小孩儿答:“是我写的。”

乾隆提声问:“你可知你犯了王法吗?”

小孩儿说:“不知犯了哪条王法。”

乾隆怒道:“你写的那副对联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不是欺君之罪么?”

小孩儿从容地说:“那上联是指俺爹说的:俺爹是个打斗的(在粮行里为过斗的粮食报数的人)打一斗报一斗,一天到晚不是数一就是数二,那不就是‘数一数二门第’吗?那下联是指俺二叔说的:俺二叔在道台衙门里专管放炮,道台老爷一出门,俺二叔就放三声大炮,那岂不是‘惊天动地人家’?”

乾隆一听,笑出了声,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先斩后奏’又该如何解释?”

小孩儿说:“那是指俺三叔说的:俺三叔是个杀猪的,把猪先杀了,然后梃,梃的时候用棒子揍猪身子,那不是‘先斩后奏’吗?”

乾隆听罢大笑,立即吩咐下去:“松绑!赏十两银子,叫他上‘满学(清代设的一种书馆,科考时可以优先录取)’!”

庄有恭智对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