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不需要成为最出色的人,但要做最好的自己(3)

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会叹息命运不公,并且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平庸!

很多平庸的人会拿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流行歌词为自己甘居平庸开脱;或者当身边的人某一天功成名就时,有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唉,天资不如人,我再努力也是白费!

事实上,好多平庸的人原本的确可以成功,可以走向卓越,但是消极的心态却让他们自甘平庸,把“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心境转化成了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碌碌无为。

自甘平庸是对生命的敷衍和不负责。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社会环境中,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业绩绝非平庸者的舞台,业绩舞台的灯光始终照耀在卓越者的身上。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业绩卓越的成功者,几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心态。他们懂得督促自己不断成长,懂得在困境中不断想象成功的辉煌,因而他们的潜能被迅速调动起来,一个小小的机会就可以让他们大踏步前进。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如果没有过,那么读一读下面这个关于“鹰自以为是鸡”的寓言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有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于是,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所以不知道自己是鹰。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心里就有了一种奇特的不安感。它不时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了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觉胸膛里的心正猛烈地跳动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涌现而出:“养鸡场不是我该待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鹰的力量和天性。它展开了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青天,它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伟大。

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说:“这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言罢了。我既非鸡,也非鹰。我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或许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但是人体内确实具有比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心态是一种选择,你是要做一只鸡,还是想成为一只鹰?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可以制订一个计划,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包括在重新塑造自己方面。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进步了许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都大变样了。

有一首童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失掉了。

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的一点点变化,最终都会酿成一场灾难。

有这样一个“蝴蝶效应”: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始条件是因东京有一只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就引发了纽约的一场风暴。

每次进步一点点,最终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集合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高一点点;每天的方法比昨天多一点点……正如数学中5%×5%×5%=12.5%,而6%×6%×6%=21.6%,每个乘项只增加了.1,而结果却几乎成倍增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就是要你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到达成功?

日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向来以品质卓越著称,不论是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还是汽车,其品质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日本人对于品质如此重视,主要归功于一位美国的品质大师戴明博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明博士应日本企业邀请,帮助重振日本经济。戴明博士到了日本之后,对日本企业界提出“品质第一”的倡议。他告诉日本企业界,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在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持续不断地进步。

戴明博士认为,产品品质不仅要符合标准,还要无止境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戴明博士的理论很可笑,但日本人却完全照做了。果然,今天日本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当福特汽车公司一年亏损数十亿美元时,他们请戴明博士回来演讲,戴明博士仍然强调企业要在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只有通过不断进步,才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重振雄风。

结果,福特汽车照此法则贯彻三年之后,便转亏为盈,一年净赚6亿美金。

让自己每天进步1%,只要每天进步1%,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不能快速成长。

在每晚临睡前,不妨自我分析: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事做错了?我有什么事做对了?假如想明天就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有哪些错不能再犯?

反问完这些问题,我们就比昨天进步了1%。无止境的进步,就是我们人生不断卓越的基础。

我们在人生中的各方面也应该照这个方法做,持续不断地每天进步1%,长期下来,一定会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

不用一次大幅度地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地改变一点,会带来大大不同的结果。很多时候,人生的差别就在这一点点之间,如果我们每天比别人差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差一大截。而如果我们将“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信念用于自我成长上,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你的未来具有无限可能

有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得了第一名,老师奖给他一本《世界地图》。他很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不幸的是,那天轮到他为家人烧洗澡水。他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他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埃及。

正当他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里冲了出来,用很大的声音对他说:“你在干什么?”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说:“我在看埃及地图!”脾气暴躁的爸爸跑过来给了他两记耳光,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见他没有动,爸爸朝他屁股踢了一脚,严肃地说:“我保证!你这辈子绝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他当时看着爸爸,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2年后,那位老父亲收到一张来自埃及的明信片,上面用熟悉的字体写着:“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给您写信,记得小时候,您打我两记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但是我现在做到了……”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需要保证,哪怕是自己最信赖的人。只要你不画地为牢,就永远有欣赏不完的风景。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世界,它接纳每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但是总有一些人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把自己封闭在过去的经历中,暗自伤神,岂不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已经把成功的机会拱手让人了。

自我封闭的人不懂得,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无论你曾经失败过多少次,受过多少挫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无论你过去怎样,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乐观积极地行动起来,就能够扭转劣势,更好地成长。

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曾是个体重9公斤、身材笨重、姿色平平的黑人女性。她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区,是一个私生子。儿时的奥普拉寄居在亲戚家,受尽了非人的虐待,给她的一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十几岁的她曾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假装被打劫的样子,偷走了母亲的钱包。她和伙伴们鬼混,抽烟、吸毒、喝酒,越陷越深,她的青春犹如在肮脏的大染缸里浸泡,母亲甚至想将她送进少管所。

直到14岁,奥普拉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她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当时也没有人愿意正眼看她。还好,父亲没有抛弃她。她在新的环境中改头换面,参加了学校的戏剧俱乐部,并常在俱乐部举办的朗诵比赛中获奖。后来,在费城举行的有1万名会员参加的校园俱乐部演讲比赛中,温弗莉凭借一篇短小精悍的演讲,赢得了1美元的奖学金。

在大学里,温弗莉有机会踏进所有电视人梦想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大门,但是她开创的充满感情的新闻表述方式,与传统主持人刻板庄严的风格迥异。好在虽然这种风格没有被接受,却为她赢得了另一家电视台的特别关注。不过,这家电视台希望她去纽约接受整容手术,但温弗莉的底子太差,美容师端详了半天后望而却步,整容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不仅是外貌上的原因,当时美国的主持界鲜有女性,甚至有人说“女人的声音听起来缺乏可信度”。但是温弗莉证明了这是谬论:她主持《人们在说话》脱口秀,收视率一路飙升,超过了当年许多知名脱口秀节目。另外,她主持的《芝加哥早晨》栏目,从一个下三流的脱口秀一跃而起,变成收视率第一的金牌栏目。后来,《芝加哥早晨》更名为《奥普拉?温弗莉脱口秀》,在全美12个城市同步播出。

如今的奥普拉已经是美国舆论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年届五十的她还去尝试拍电影,推荐优秀的黑人编剧,她的路似乎才刚开始。

从一个标准的黑人小混混,到优秀的毕业生,再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一次又一次突破了自我。她也曾经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了,但只要她去尝试,不断努力,就能成功。其实,很多人都输在了自我设限上。绝大多数人都会以过去的自己来判断未来的自己,而事实却是,未来的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另一种样子的人。

所以,及时摆脱自身“心理高度”的限制,打开制约成功的“盖子”,是你的当务之急!如此一来,你的发展空间和成功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一个人若想突破发展的“瓶颈”,有所作为,首先就要突破心理的“瓶颈”,不能因为过去的一些失败或是眼前成绩的卑微而妄自菲薄,为自己的发展过早地盖上一个“盖子”。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青少年朋友更要敞开胸怀,永往直前,努力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步。

明天的你要比今天更出色

有一句话,你每天都应该对自己说,那就是: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做得更好,活得更出色。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就是我们每日的微小的成长,它就像零星散落着的一颗颗珍珠;而质变却是一根绳子,它能把这些珠子串在一起,把它变成夺目亮丽的项链。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个积累,就是“每刻都去努力,每天进步一点”,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

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以前是一所大教堂的牧师,后来退休了。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五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饱含人生真意。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饭,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学习而学习,为工作而工作。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点流逝。

卓越者与平庸者之间的距离,并非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多时候,就差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方面。比如,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多一个表示、工作上多费一点心思、学习上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做一次实验……在实践目标时,你必须与自己作比较,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只要再多一点能力;只要再多一点敏捷;只要再多一点准备;只要再多一点注意;只要再多一点精力;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是否足以胜任。如果你是一名外科医生,动手术时却手脚笨拙,只能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位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了一顿让人馋涎欲滴的大餐。

评断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父母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所知甚少,或是你的准备多么不充分。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失利,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做了很长时间仍然无法通过考试,或是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刚开始时做得更好。

别人可能也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你有实际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动机或企图;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提供的交易公平不公平……人们通常能够了解他们自己是不是欺骗了他人,如果自己连这点都不知道,就已经成为病态的骗子,行为上也会有严重的偏差。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这就需要你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中顶尖的人的言行举止,并效法他们的行为。

成长永无止境,只有每天勤于学习,稳步成长,每一天都有所收获,你才会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