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训练动人心弦的魅力口才(2)

具体方法如下: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当众讲话能力强的人,记录他最精彩的讲话供你进行模仿。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茶余饭后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也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这种方式还可增加词汇量。

这里要求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要有选择性。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要杜绝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勤学苦练,必能立竿见影。

描述,训练看图说话的能力

看图说话就是描述,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当场组织语言,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才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以面前的场景或人物作为描述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仲夏夜的海边”,那我们就必须观察一下周围有哪些事物,海边是否有山、有树、有沙滩、有游人?海上是否有波涛、有岛屿?星光映衬下的海又是什么样子?游人在海风习习,夜潮汹涌下以何种心情游玩?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可以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切不可兴致所至,东南西北胡乱说上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描述出的东西,要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阴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把想象的一切组织到语言中,递次展开,你的发言便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了。

讲故事,训练多种口语能力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甚至让你废寝忘食地去听,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对练口才是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对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性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把握故事语言的个性化。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重复讲述。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维妙维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另外,一边练讲,还要一边配以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其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讲。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及年龄的差异,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找到打开“口才家”之门的金钥匙。

【正能量口才要诀】

Point1

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即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Point2

选一篇文章,或者是小说、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进行熟读,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再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

Point3

我们训练口才可以利用模仿的方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日久天长,讲话能力也必然随时间递增。

Point4

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Point5

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训练技巧,增加口才魔力

人们的语言总是作为交际手段来使用的,或传情,或达意,或消人口角于无形,或化国家干戈为玉帛……总之,人们说话都有其目的。而要达到这些形形色色的目的,仅靠我们把语说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辅助,足以打动人的心灵才行。

常言说:“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尽管失去华丽羽衣的凤凰仍然还是凤凰,但它在人们眼中却要大打折扣,因为它已失去了自己的魅力。那些不具魅力的语言就如同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虽亦不失其传递信息的本能,但就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而言,比之颇具魅力的语言却有很大的区别。具有魅力的语言不但叫你知道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而且有一种美感,使你被深深感动着、吸引着、欢悦着,最终使说话人的目的顺利达到。

如果你已具备了足够的虚心、诚实、坦白和对别人的尊敬,然后再试着用下列技巧驾驭自己的语言,那么你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具魅力。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地注意声音呢?因为口语主要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进行交流。这是它区别于书面语言和其他表达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口语的声音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而每个音节是一瞬即逝的,某些音节又近似易混,瞬间不易听清。所以,在口语表达上,语音一定要准确,吐字要十分清晰,又要停顿得当,有节奏感,这样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说话中,如果常有两三个音节不准确,或是叫人听不清,就会影响听者对语意的领会理解。

在谈话中,每句话声调也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因此,要学学怎样调节它。抑扬顿挫,这是获得听众的一个秘诀。在乐曲里,不是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号吗?不是也有极强、强、渐弱、弱、极弱等强弱符号吗?如果想把话说得如同音乐一般的动听,不可忘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应低沉时低沉。而毫无抑扬顿挫地说话,最易使听者疲倦,这样说话是没有感情可言的。

如何提高一个人语音的质量,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首先要念准字音。口语的意义是由语音决定的,所以有效交流的第一要素是念准字音。

西南某地的采购员小张到武汉出差。他进了一家百货商场想买个小水壶。他看到柜台上摆的小水壶挺好,便高兴地叫起来:“哇,‘小媳妇’挺漂亮!多少钱一个,我要个‘小媳妇’!”两名售货员都是20岁出头的姑娘,听他喊叫“小媳妇”,便认为他心术不正,气得骂了一声:“流氓!”“6毛?”小张一盘算,这里的小水壶太便宜了,索性采购回去倒卖。他便说:“6毛就6毛,你们这里的‘小媳妇’,我都要啦!”这下子,两个姑娘更火了,骂他下流无耻。小张哪能受这份窝囊气?“我要‘小媳妇’嘛,你们凭什么骂人?”结果,双方吵得一塌糊涂。

如果不是语音不准和方言作怪,哪会不明不白地窝火憋气、相互伤害呢?

其次,尽量用普通话交流。

人们到了某个讲方言的地方或见到讲方言人就学说方言,用方言交流谈话这也许是解决语言不通的一个办法。可是我国的地域那么广,方言那么多,学起各种方言来难度也很大。相比之下,大家都学点普通话,可行性就大多了。方言的产生与存在同人们的闭塞状态有关,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打存人们闭塞状态的时候,客观上要求更大范围内的共同语言。我国近年来兴起了好多“热”,其中之一是“外语热”。为什么学外语,是因为同国外交流的需要。能懂点外语,当然很好,但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恐怕更多的还是同自己的同胞交往。因此,首先在同胞之间要有一种共同语言,保证日常交流的顺利进行。

方言的产生和存在,自然有其原因和理由。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因为方言是不可能人为消灭的。但由于使用方言而影响了人际交流,这就说不上是好事了。现代社会注重偏重信息,信息讲究传递的流畅性。信息传递越流畅,障碍越少,就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否则,人们的交往就会发生困难。试想,如果那位无锡老兄在谈生意时,又碰到一个讲粤语的人,那谈起生意来有多费力!

许多普通话不但是交流的需要,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普通话具有音节优美的优点,前苏联作家爱伦堡说过:中国的普通话是世界上的优秀语种,使人听起来富有音乐美。仅此一点,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并说好普通话。

最后还要正音、辨字。

几年前,曾有一位女播音员把“水濑”读成“水赖”,有人戏称她为“水赖小姐”;还有一位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男播音员,把“鬼鬼祟祟”,读成“鬼鬼崇崇”,被人戏称为“鬼崇先生”。

有个小伙子去医院看病,一看医生的诊断书上写了个“疝”字,就怀疑自己得了癌症。但他拿不准,问同伴这个是什么字?同伴一看大吃一惊,把“疝”念成“癌”。这下子,小伙子可受不了这个惨重的打击,结果跳楼自杀了。

类似这样的悲剧也许不是很多,但念错字,念别字以致使人误解、让人笑话的事却经常发生。

立志要有口才的人应当力求语音准确。然而由于汉语的语音非常复杂,尤其是一词多音的异读变化和某些疑难读音确实不易做到完全准确。我们应该提出一个不算过分、实属较低的要求: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文艺界的演员、演讲家、语文教员等凭借口才吃饭的人们一定要做到语音准确,千万不要胡读胡念,让谬误流传,误人非浅。

常见的语音错误还有:把“如火如荼”读成“如火如茶”,把“草菅人命”说成“草管人命”,把“靡靡之音”说成“非非之音”,把“酝酿”说成“温嚷”,把“踱步”说成“渡步”……再如,“分(晚)娩”、“参(插)差不齐”、“高屋建瓦(瓴)”,还有将毛主席的词读成:“战士看南奥(粤),更加有有忽忽(郁郁葱葱)”这一类的语音错误,影响实在糟糕,而且让人笑话。

语调节奏,引人入胜

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从严格定义上说,语调则表述为:整句话和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断在语音上的抑扬顿挫,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断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

在口语交际中,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因此更为重要。

有一次,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应邀参加了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席间,许多客人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剧,于是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尽管客人听不懂他的“台词”内容,然而,他那动情的声调和表情,凄凉悲怆,不由使人流下同情的泪水。可一位意大利人却忍俊不禁,跳出厅外大笑不止。

原来这位悲剧明星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宴席桌上的菜单。这个有趣的事例说明了语调的感染力,正如一位语言大师所说的:“语调是语言动作的最高级的、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形式。”

语调和节奏是人类有声语言的特有现象,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人类的本领。一个说话感染力强的人,必定具有熟练控制语调的能力。毫无疑问,善于动用恰当的语调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感情,是口才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口才学的人必须要具备这一基本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有声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呢?

首先,掌握各种句调的特点。

一句话富有表现力,因为它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我们说话可以自由地控制声带的松紧,使之发出不同的高低音。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叫做句调。句调是语调中主要的内容。句调可分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升、降、曲、平四调,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句调的特点,才能灵活表达出各种句调。

升调,这种句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情激动、情绪亢奋、句中顿歇、意犹未尽、发号施令、宣传鼓动、惊异呼唤、出乎意外等场合。

降调,这种句调先高后低,但声音不是明显的下降,只是逐渐降低,句末音节短而低。在口头交际中,降调的使用最为常见,它多用于情绪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表达愿望的祈使句。

曲调,这种句调由高转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曲调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所以常用于语义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调刺嘲笑、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处。

平调,这种句调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分量转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冷淡漠然、思索回忆、踌躇不决等。

其次,有说服力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