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刘伯温真是被谋杀的吗

刘伯温功成身退,谨言慎行。但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明哲保身

刘伯温博古通令,善观天象,又有丰富的行政经验,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特别是朱元璋性好猜忌,自己更应该及早抽身。于是在洪武四年,也就是他被封为诚意伯的第二年,刘伯温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解甲归田,并谢绝了太祖的一切赏赐。朱元璋见他没什么野心,也就让他带爵回乡养老了。

刘伯温回到青田老家后,仍然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他知道明太祖派出很多特务,在各地巡行,监察官员们的言行。无论官员在朝还是在野,都逃不掉这些特务的监视,许多大臣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谨慎而遭到了严惩,严重的甚至为此而丢了性命。刘伯温深知此中利害,担心言多必失,所以回家后闭口不谈政事,也不与任何地方官员往来,尽可能的避免一切嫌疑。据说当时的青田知县一直想找机会拜见他,但几次都遭到刘伯温的拒绝。后来,知县换上农夫的便装,终于在山中见到了刘伯温。可刘伯温一听他说出真实身份之后,马上自称草民,辞谢而去,从此避而不见。

小人陷害

尽管他如此谨慎,却还是遭到朝臣的陷害和皇帝的怀疑。

刘伯温在朝中时一向与胡惟庸不和。刘伯温素有识人的精准眼光,他一直认为胡惟庸是个害群之马,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当朱元璋在李善长辞去宰相之职后,向他询问新宰相的人选时,刘伯温就向朱元璋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后来被胡惟庸知道了,认为刘伯温是有意阻碍自己当宰相,因此心里十分憎恶他。而且刘伯温在初任司法官员时,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也很让胡惟庸心生忌惮。尽管这时候刘伯温已经辞官回乡了,但是还十分受到朱元璋的宠信,常常写信给他询问一些事情。这对于一心想掌握大权的胡惟庸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所以胡惟庸总想找机会致刘伯温于死地。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事情的起因是刘伯温的一道奏折。当时刘伯温的家乡附近有一片三不管的不毛之地,后来成了盗贼的聚集地。刘伯温上奏折给朱元璋,请求在这个地方设立巡检司,以防止盗贼在那里聚众起事。为了这件事,刘伯温派他的长子刘琏进京面见朱元璋。刘琏到京城后,没有先告诉胡惟庸掌管的中书省,而是由通政司直接上达给朱元璋。胡惟庸知道后自然更加不满,认为刘伯温眼中根本没有自己。他到朱元璋面前恶意诬陷,说刘伯温看中了那块地,那地方有帝王之气,风水好,刘伯温想抢过来做自己的基地。当地的百姓不让给他,他就想以设立巡检司为名,把百姓都赶走,借以实现他日后让子孙称王的目的。

朱元璋听了胡惟庸的造谣,虽然当时表面上没什么反应,心里却也在暗暗怀疑,因为他深知刘伯温精通阴阳天象之理。不久之后,朱元璋就借故剥夺了刘伯温的爵位和俸禄。刘伯温知道皇帝对自己起疑了,心中十分害怕,赶忙亲自到京师谢罪,然后就一直住在京城中,不敢再提返回家乡的事。

恩及子孙

刘伯温在京城中,每一天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深知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之中。这时胡惟庸已经当上了宰相,大权在握,表面上虽然对刘伯温很客气,暗地里却在虎视眈眈。刘伯温不久就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他一再请求朱元璋让他回乡养老。一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才准许他返回青田。

刘伯温回到青田后一个月,就病重死去了,死时还不到65岁。他在临死之前,曾经把二子刘璟叫到床前,告诉他说:“为政之道,有时要宽大一些,有时要严猛一些,应该宽严交替并用。数年来,皇上以严猛治国,现在的要务则是在于修德省刑,实行宽大之政,以安抚民心,使国家长治久安。”他还说,现在正是胡惟庸当政之时,他无论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不过日后一旦胡惟庸失势,皇帝一定会想到他。他叮嘱儿子如果那时皇帝来问他死前说过什么,就把这些话上奏给皇帝。

果然,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大罪被杀,朱元璋又想起了当年刘伯温对他的评价,于是派人去刘伯温家中去探问。刘璟按照父亲的遗嘱,把他死前的话密奏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不禁感慨万千,更加佩服刘伯温的先见之明。

据说,刘伯温在京中病重之时,胡惟庸曾特地带了医生去为他诊治。他们回去后,刘伯温服了这个医生开的药,从此更是一病不起,药实无效,不久就病重而死。因此,刘伯温的被害,也成为日后胡惟庸被杀的一个重要罪名。而朱元璋在刘伯温死后,才想起他来,因为感念他的忠诚,破例让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爵位,而不是一代即止,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