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投资见利

“都别挤,一个一个来,我们东家郑文斌郑大少爷说了,稠粥管够。哎,别挤,你,上后边去,少吃一口能饿死你啊……你们家中若是尚可打理,吃了这顿就回去。啊,修修屋,补补苗,别难为咱们节度使郭大人,也别误了生计……”

邺北客栈街口郑家施粥棚里热闹非凡,蜂拥而来的难民们挤成了一团,争先恐后的把一只只破碗伸向并排而放的五口大粥锅。这些人实在是太多了,挤在一起就难免出状况,一时间被挤疼了的小孩的哭声、外围捞不着打粥的汉子的叫骂声、郑家仆役因为秩序太乱难以维持而发出的高喝声混成一片,不知道的人还得以为这里打上了群架,需要报110呢。

自从郑斌正式管了家后,大管家郑贵基本上就墙边稍息了,这回郑斌要帮柴荣的忙,客栈里孙有海他们抽不出手来,所以赈灾施粥的任务就落在郑贵肩上。

郑贵别的本事没多少,但是就喜欢干这种没有挑战性又能买好的活,所以今天出现在粥棚里简直是精神焕发,一身新衣新靴只怕是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穿。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本来一个好好的劳动人民,以这样一个形象站在破衣烂衫的饥民面前指手画脚,反倒象个吃什么也不长肉的老地主了。

“文斌,此次施粥你算帮了郭将军的大忙。不过这个人情却不能落下,若是郭将军心中对你有亏欠只怕就不好了。”

赵普跟着郑斌站在远处看着拥挤吵闹的饥民,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听见郑贵的高声吆喝,不由皱了皱眉,转头对郑斌说道。

郑斌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柴荣是心思细密的人,这次郑斌施粥帮了他的大忙,他也不是那种什么好处都往自己怀里揽的人,得了实际利益便把好名声留给了郑斌,所以施粥的事直接打出了郑斌的旗号。说起来花钱买名不算坏事,可这样一来就明显告诉大家柴荣有求于郑斌,这样做就算短时间内柴荣不说什么,但以后万一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来,柴荣会怎么想?

“嗯,则平兄,这个名声咱们不能要,也要不起。”郑斌叹了口气,赵普虽然看不到柴荣当皇帝那一步,但是他仅从常理就推断出危险性,这句劝戒不能说不重要,“何四,你去把郑贵叫过来,别让他瞎嚷嚷。”

在一旁听指挥的何四见郑斌脸色不善,自然不敢怠慢,连忙颠颠的挤进粥棚,不一会儿便把郑贵给揪了出来。

“少爷,今天十锅怕是不够,要不我去客栈吩咐一声,让他们再煮上十锅。”

郑贵满脸的兴奋,也没有看出郑斌脸上有什么不对来。

“让何四去吩咐孙有海。”郑斌支派走了何四,脸上更是不悦,“贵叔,刚才你在里头瞎嚷嚷啥?什么叫‘郑少爷说’、‘别为难郭大人’?”

“这这……少爷,我也没说啥啊!”郑贵有点犯糊涂,他觉得这话用来劝戒人已经够语重心长了,怎么少爷还不满意,“事儿不就是这个事儿嘛。”

“事儿是这个事儿也不能这么说。”郑斌瞪了郑贵一眼,老东西不开窍,白吃这么多年大米饭了,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当上大管家的,要不是看在没见过面的老爹老娘面上,老子非得一个大脚把你开出去直接射网,“你吩咐人回去把节度使行军司马的旗帜打出来,就和其他粥棚一样以郭将军的名义施粥,另外刚才那些话不许再说,要说就说‘节度使郭荣将军施粥济民,责成记名行军司马经办’。就这么说,不许再提我的名字。”

“诶。”

郑贵暗暗叹了口气,少爷这话说的太绕脖子,他一时半会儿还消化不了,不过意思他还是明白的,少爷是要把这个好名声推给柴荣,这事真是……本来其他粥棚施粥也是少爷经管,现在自家私人粥棚也挂上了柴荣的名号,少爷他岂不是白花钱,却一点好名都落不下了嘛。

有了郑斌的面授机宜,郑贵说话小心了很多,于是才不到一个时辰的“郑文斌少爷施粥”很快就变成了“郭荣将军施粥济民”,并且在饥民甚至邺城百姓中传开了。

既然说出了“记名行军司马经办”的话,郑斌便不能不亲自出面,一边安排郑贵调度粮食,一边在饥民中费尽口舌的劝说。如此一来,郑斌的名声不但没有被湮没,反倒与柴荣一起水涨船高了。

官方行为的作用确实比民间私人行为要大的多,“郭将军平定邺城先救民”的美名顿时传得沸沸扬扬,多少算是给柴荣未来登上皇位增加了些分数。饥民们见新任节度使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心里的疑虑便渐渐消散了,几天下来已有大半返回了家乡。看着饥民渐少,郑斌除了替柴荣高兴以外,也因为自己能少出点粮食,不再那么心疼了。

灾还得赈,话还得说,如果饥民不能全部离开邺城,始终是柴荣的一块大心病,郑家出的钱也将更多,所以这些日子郑斌更是卖力,等柴荣的亲兵来找他的时候,他居然和赵普蹲在街边啃着硬馍,而且满脸都是不知道从那里蹭来的黑灰。就这模样一见面,柴荣的那个亲兵还没来得及说话,倒“噗嗤”一声先乐上了。

“十二弟怎么也成饥民了?”柴荣见郑斌一张花狗脸亮相,顿时笑得很是猥亵,“先下去擦擦再过来。”

等郑斌不好意思的洗完脸回来,柴荣已经是满面慈祥:“十二弟,赈济的事你先放下。如今天下方定,饿殍遍地,为兄刚从大帅那里得到消息,说是为免饥穰,朝廷将严管民间酿酒,以免糟蹋粮食。”

“严管民间酿酒?”

郑斌心中一惊,他记得古代遇到灾荒时,为了避免粮食过多浪费,就会专门建立“酒政”进行严管,更严重时甚至还要禁酒,比如宋朝开国之初酒政监管很严,直到鼎盛时期才渐渐放宽了限制。现在是战乱刚刚平定的时候,郭威严管酒政也属正常,可这么一来郑家的大进项酒坊岂不是要麻烦了!

“十二弟不必担心,这事为兄已经想过了,而且禀报了大帅。”柴荣笑了笑,算是安慰郑斌,“朝廷严管酿酒也不是不许酿,况且现在烈酒酿造法虽然是十二弟独掌,但久后难免让别人知道,到那时侯郑家受损更大。所以为兄想着不如趁此机会替你免除后顾之忧。大帅已经发回了话来,严禁民间酿造烈酒,以免过多糟蹋粮食,不过烈酒还是要有的,不然将士百姓也不答应,所以大帅命你尽快赶赴汴梁建造酒坊独酿烈酒专供将士使用,若是有节余,也可供应民间,不过这事不可过了,不然大帅也不好说话。”

原来是给郑家做生意赚钱的机会,柴荣虽然没明说郭威为什么肯答应,但是郑斌心里很明白,这事要没有柴荣从中做工作,根本不可能办成,说不准郭威还会强制郑家交出烈酒酿造方法,如果那样的话,郑斌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郑斌心中感动,但没等他说话,柴荣又笑了笑。

“十二弟,城北的粥棚是你自家的,为兄也知道你的心意,这心意为兄领了,咱们兄弟也别再说这事。你还是尽快赶赴汴梁,邺城的酒坊有为兄关照,你只管放心。汴梁那里为兄还有一处宅院,现在空着,十二弟去了便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