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学

由于我周岁时候的出色表现,再加上我渐渐长大后预演愈烈的顽劣,我被望子成龙的父母严加管教吃了无数的苦。

终于在我虚岁八岁的时候我被家里的长辈正式的送入了家学,接受士大夫的教育。呜呼,孔老夫子我来了。

卯时三刻(大约6点钟)庆龄被会说话的公鸡准时叫醒。

教养太监张正心准时的在我耳边大喊大叫:“贝勒爷,醒醒,时辰不早了,该给王爷,福晋请安了。”当然这个老头的语气还是很恭敬的。

费尽全力睁开惺忪的双眼,瞪着眼前这张令人讨厌的老脸,如果真的可以以眼杀人的话,现在绝对可以杀了他。

一边在嬷嬷和小太监的伺候下,穿衣,由仆妇伺候着先洗脸后梳头一边对这个死太监发着脾气,“不是告诉过你,不管是叫我少爷,世子,公子的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叫我贝勒爷,我不爱听。”

张正心躬身打了一个千:“回贝勒爷的话,王爷,福晋吩咐,一切务必按照祖宗的规矩来办,奴才不敢违背祖制。”

庆龄抬手作色道:“好你个死太监,就会拿我父母来压我,你以为我不敢收拾你,看我不好好的打你一顿。”话虽然如此,却不敢真的动手。

张正心是母亲特意给我挑选的教养太监,自从我懂事以来,无论坐立行走,起居饮食,礼节问答都归这个老家伙管,虽然名义上和他是主仆,可以责骂处罚他,可是实际上因为自己的顽劣,生怕自己学坏的母亲命令张正心严加管教,随时向他汇报。这老家伙反而像是我的主子,我这个贝勒爷还得时不时的巴解他,以求得消灾解难,不被父母责骂。

奶嬷嬷张佳氏一边给我梳头,一边喂我吃由仆妇送上的冰糖莲子羹,笑道:“哥儿,不要跟张首领怄气了,今天是哥儿上学的好日子,要高高兴兴的,取个好彩头。”喝了两羹匙,挥手撤下。收拾整齐,八时正由嬷嬷领着我去给家里的大人们请安。小孩们前来请安。一般总是女孩在前,男孩在后。女孩在十岁以前同男孩一样依次请跪安。请安时,只按辈分称呼一声即可。

安福堂是我家关防院内第一座正殿(即内宅的大厅)。是太福晋(我的祖母)的住处,也是阖府最尊贵的地方。这七间正殿,富丽堂皇。来到我奶奶的门口,条帘子,推门,一个健步窜进门内,打了一个漂亮的千,嗓音清亮,高声笑道:“各位格格、奶奶们吉祥?庆龄给主子们请安啦!”

顿时略现沉闷的套间里热烈起来。我的大姑姑笑骂道:“好,你个小猴儿,就你花样多,连请安也不安分。”

我母亲气道:“龄儿,不得胡闹,”

白发苍苍的奶奶一脸的欢喜,说:“福晋,也别太严厉了,龄儿还是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你看别人家的那几个贝勒,世子,有几个赶上我们家的?也要让他欢笑欢笑,宽严相济,才是正途。来快到奶奶这里来,让我好好的瞧瞧。”

母亲回到“是,老太太教训的是”

我办了一个鬼脸,一头扎进奶奶的怀里,不停的撒娇撒痴。逗得奶奶开心无比。

我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姐妹,心荷、雨荷、瑜荷都十分的嫉妒,

妹妹雨荷嗔道:“奶奶偏心,只疼哥哥一个!”

满心欢喜的祖母笑道:“哪有偏心,我可是对你们姐妹一般看待,不过对于你的哥哥,自然要高看一眼,他毕竟是我的长子长孙,我们

睿亲王府‘千顷地一颗苗’自然金贵些,再说了这八大王府甚至这旗人的小一辈里赶的上我们长龄的还不多。”

那是自然,由于上天的厚爱,我不但长像英俊,活泼可爱,而且智慧非凡。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无论是读书,写字,背诗,样样皆通,甚至连父亲教的一点点的古文也解释的头头是道。有小神童的美誉(当然了,以前就学过,表现的不好才怪那),嘴巴又甜,自然受到大家的喜欢。

请安完毕,吃过早餐。我在张正心的引导下到家学去拜见师傅。

家学与私塾有许多不同之处。私塾的先生多为不第秀才,所谓“冬烘先生”是也。家学是王公贵族,大户人家所办,钱财充足,待遇优厚,先生则多系知名人士或会试落选的举人,应说都有真才实学。旧私整塾馆一般都设在先生的家里,很象当年那些销售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连家店铺。家学则不然,是先生按时到学馆为学生授课。换句话说,私塾是学生去上学,家塾是先生来上班。王府聘请的先生每天按时“上班”,而且要比学生早到十分钟。从来不曾有过先生晚于学生到馆的现象。

我家的家学在‘桐荫堂’是一个单独的小院,因为有一棵高大的梧桐而得名。

入堂内,张正心对师傅拱手道:“刘先生,我家王爷向您问安,

这是我们小贝勒爷,王妃吩咐,自幼顽劣,一定要严加管教,切记切记。”

刘先生道:“不敢,学生一定尽心,请王爷福晋放心。”

在张正心得摆弄下,我依旧先向孔子牌位作揖,继向先生作揖,敬茶一碗,先生勉励几句,拜师完毕。

今天是开学,作揖之后,专在学馆侍候的仆人,已经在孔子牌位之前的香案上,摆上四盘苹果,四盘“如意饽饽”,然后焚香,先是刘先生,后学生依次行礼如仪。祭过孔子,再向先生拜年,花费不少时间。我都跟着照做了。待到师生都坐定后,再说些寒暄套活,大学生们将所留“窗课”,呈奉先生。开学日,不上“新书”,不背旧课,午间备有酒菜,供师生共敬午餐。餐桌上不大的功夫,我就和这些同窗混熟了。既有诺民,诺敏,这些同龄的以前旧相识,又有庄敬,端成这些12、3岁得大孩子。饭后便放学,所以管开学这天,叫做“应卯”。

次日,新学年正式授课。刘先生全名刘禹之,三十多岁,湖南人,可以算是饱学名士,在江南十分有名,因为这一次的科举没有中,没有回家,准备来年再考,所以应聘在我家做教书先生。

最难得的是刘先生并不古板,十分的随和风趣,在正课之余,常讲一些风土人情给我们听。所以上学也没有那么的讨厌.

大孩子们主要读的是《大学》、《论语》《中庸》之类的四书,只是背书,解释。我的功课要轻的多。主要是背一些简单的启蒙书籍,描大字,以及一些简单的对字,联句,如什么‘蓝天’对‘白云’;‘小草’对‘大树’之类的。当然除了描字以外,其余的对于我是十分的简单,我甚至无聊的听老师给高年纪的学生讲四书,也没有什么难的,不过就是背四本书,然后用白话讲解这四本破书,不过一年多我都能倒背如流了(没办法,记忆力好啊,过目不忘)。起先,刘先生对我颇为冷淡和客气,有文人的傲气吗,直到有一次因为我的笨蛋表哥端成,解释中庸不通被老师打了手板,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亮了亮我的本事。不过是把四书背了一遍,而且,四书注释也没有能够难道我。从此刘禹之先生对我另眼看待,亲热的不的了,准许我在完成课业的时候,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样我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三章我在清朝时候的童年娱乐

作为一个十岁的清朝乾隆年间的小孩,没有电视,没有漫画,没有游戏机,没有游乐场所。高级玩具没有一件,适合小孩顽的只有放风筝,不过天天放也会烦。虽然没有现代社会这样五光十色,但是也有不少十分有趣的娱乐活动。

骑马,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是没有什么机会骑马的,除非是专业的赛马骑手,或者是有大笔财产的有钱悠闲阶级。清朝以骑射起家,所以对于子弟的骑射教育十分的重视,普通旗人七岁时候就当兵、带刀吃俸禄,作为王爷的世子,虽然不必当兵但是一定要学习骑马,射箭。

此时,清朝入关已经100多年,天下太平,王公贵族们享受惯了,对骑马再也没有兴趣,所以年轻的旗人贵族大都只是敷衍了事。

我对骑马可是有十二分的兴趣,试想,骑一匹高大的骏马,驰骋在春日的阳光里,欣赏两旁的绿树红花,田园房舍,温暖的春风吹在你的脸上,好像情人的目光,多么美。所以我抓住这千宰难逢的机会,骑马,是早也骑、晚也骑,天天乐此不疲,弄得教我骑马的侍卫都说小王爷将来是要领兵打仗的,你看这骑术是多么的好。

射箭,严格说来也是一项优雅的贵族运动,要不你看在奥运会上,那一个个身穿白衣,腰配长箭的美丽女子,安静的凝神开弓,手指一松,流星一样的长箭正中红心,多美。不过清朝射箭可是没有那么浪漫了。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武举考试中就有箭术,步射十中四合格,骑射十中二合格。特别优秀的甚至可以凭此作官。靶子离箭手200步,约150米,而且真的有人能够做到百步穿杨。教我射箭的几个侍卫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本事。每天放学无事,我就拿着特制的小弓,射那离的很近的靶子,大约20米,看着插在红心的箭,听着射中靶子的澎、澎声,就是一个字,‘爽’那。

既然,骑术精湛,箭法也不错,不用实在是可惜,所以在我初步出师后,就随着大人们去四处的射猎。这在没有引进现代体育运动之前可能是中国古代贵族们最喜欢,或者说是最常见的体育活动。第一次参加木兰围猎,一碧如洗的蓝天下,无边无无际的大草原,放出猎狗驱赶猎物,苍鹰在天上盘旋,成群的黄羊矫捷的在草原上飞奔,骑马在后面狂追,开弓如满月,左一下,右一下,虽然没有一箭射中,但是我一下子爱上了这项运动。在我以后的生涯里,乐此不疲,正是“左擎苍,右牵黄,老父聊发少年狂”,一项能让老头都热血沸腾的活动怎么不让人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