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依旧

如此之后,李絮就每天和汪氏她们愉快滴玩耍了。

那两个侍妾也是常来的,渐渐也知道李絮这人没心眼,直来直往的,倒愿意和她亲近。

汪氏因为被四爷幸了,再见李絮就有点尴尬,倒是李絮大方。几次三番,汪氏也就恢复了。

为这事,巧云巧月好大的不痛快。

“格格,还叫她来,这等小人!”巧月跳着脚生气。

“别生气,只看她见了我还尴尬,而不是自然也值得叫她来,你们也别这么说,她如何也是主子。不管是她,即便是那两个侍妾,你们也要尊敬些,咱们院子里的人,不管我受宠还是不受宠,都不许生是非。”

李絮慢吞吞的的教育巧月。

“格格就是心善,也是奴婢们有福气跟着格格,一日也没受过委屈。”巧云这话说的倒是真心。除了格格小产那回挨了板子,其他时候,除了赏赐多多,竟无一丝委屈,格格脾气好,从不打骂下人。听说大李氏那的大丫头清河,经常肿着脸出来呢。

“跟着我,受了外头的气,我能帮你们撑着自然撑着。在我这里,只要不是大错,平常事,谁没个失手?只要你们与我一心,就行了。”李絮摆弄着手上的玩意儿,似是平淡说这些话。

细想李絮运气好。院子里这些奴婢她从不管教的。却因着她心善好脾气,反倒人人认真做事。

也是巧云巧月,主子好脾气,那地下人就越要好好的,别叫主子这好脾气反倒盖了自家脸面。

往后多少年,李絮这不管添新人还是不添,竟成了四爷后院篱笆扎的最紧的地方,油泼不进。就连四爷想打探点私密,都费劲。明着问,四爷是主子,谁也不敢不说。想偷着打探,没门。

今年冬天长,九月底就下了第一场雪,颂金节四爷和福晋顶着雪进宫。

奉先殿前,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从康熙老爷子到康熙老爷子的儿子媳妇,都跪在雪里。

康熙爷念着祝词,铿锵有力。

众人都冷的不行,却忍着,老爷子都忍着,谁敢拆台?

好容易跪的时间够了,众人身上已经有了积雪,起来的时候,也有不稳的,女眷们多数都晃荡。

于是这日中午,膳食还没上,就一人先发了一碗姜汤。

这日后,京里龙子凤孙以及媳妇们病了一半,但是却无一个敢请太医的,老爷子没事,下面谁敢病?

都是轻的吃些药丸子了事,重的偷偷请外头郎中。一时间,京城郎中出诊费倒是高了一半。这是后话。

且说当下,还是照旧,男的前殿,女眷后宫找各家母妃去。

乾清宫中,气氛十分好。因为年后要打仗,今年颂金节进来的,就有新晋的武官。这些三品四品极少进宫饮宴,如今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皇阿玛,都说瑞雪兆丰年。皇阿玛今年说了打葛尔丹,今年这雪就来的又早又多。这是吉兆,想必年后不仅征葛尔丹大捷。就连咱们大清的良田也是增收不少,百姓们必然要开心的。”太子爷举杯“儿臣敬皇阿玛,祝皇阿玛身体康健,祝大清国祚绵长!”

康熙老爷子笑的合不拢嘴:“好好好,太子一番话,但愿都成真,百姓辛苦一年,就盼着五谷丰登!来,大家满饮此杯。”

康熙爷豪气一发,下面众人皆举杯站起来。说着各种祝福的话,一饮而尽。

前朝君臣欢庆,后宫也喜气洋洋的。

德妃宫中,还是那原来几人,成嫔对德妃敬意更多了两分,原因就是四爷年初的时候给七爷的府邸多加照拂。

德妃被成嫔捧着,自然心里高兴。

一宫主位高兴了,那自然无人不高兴。

“老四家的,本宫那两个孙儿,满周岁了吧?本宫很是想见见,不过还是忍忍,等大些再说。”

“多谢娘娘记挂着,都好得很,大阿哥身子弱些,这半年倒是没生病。慢慢养着就好了。二阿哥壮实,小格格也十分乖巧懂事。”福晋端着无懈可击的笑应答。

德妃皱眉:“那个宋氏,以后就不要让他服侍老四了,真真是个没福的!满院子的女人,就她能把孩子生的那样!”一个生下来就活了三天,一个早产不健康!

“是,我们爷也说了,到底生了大阿哥,以后就养着她,好吃好喝的,也不委屈了就是。”

“嗯,你也别着急,到底还年轻,什么时候生都不迟。没人能越过你去。老四的孩子,都是你的孩子,你要好好看护。”

德妃这话说的够透亮的。

什么时候生都是嫡子,身份在这呢。但是四爷的孩子一定不能出事。也是警告她别打四爷子嗣的主意。

多得是嫡母容不下妾侍孩子的,但她乌拉那拉氏却无此心,孩子到底无辜。

德妃一点也不在乎四爷有没有嫡子。在满人这,嫡子不算什么。

从顺治爷到当今,哪个不是庶子?就如今这太子,也是因为皇上与元后情深,元后难产而死,带着愧疚,回护她唯一子嗣呢。

皇上顺庆正盛,太子却长成了。这位太子爷想继位,那且有的等,到时候如何,谁知道。

所以,四爷后院谁生子,都不要紧,只要四爷子孙繁茂就好。而乌拉那拉氏,只要不谋害四爷的子嗣,就是好的。

四爷府里。

雪大,苏嬷嬷就安排格格们各自院子里用膳,就不用往一起聚了。

膳房里李絮的太监张德利还没到呢,就赶着送上门去了。

这也不看别的,单看主子爷三更天就派苏培盛来传话说给小李格格炖上药膳,说是天冷了就要日日换着花样送。

就知道那位的恩宠长着呢。

膳房最是个消息广阔的地方,自然上赶着巴结,好几回,伺候好了那位,主子爷的赏赐可不就来了么?

却有比膳房更早的。天刚阴沉了,就有管杂物的嬷嬷早早送上了炭盆子。针线房更是九月初就把冬衣做好了的。不仅是李絮的,就连院里粗使丫头的,也没敢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