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月

3月3日 靠数字决策

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有关人员的研究,要有数字的支持。我对数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数字一定要准确。每次一开会就入正题,没有多余的话。

——2006年与香港中文大学EMBA学生的对话

背景分析

没有数字的决策充其量只能算是预测,因此一个好的决策只有有数字的支撑才能有理有据,才是理性的决策。数字对李嘉诚来说就是拍板最关键的依据。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背后依据的就是无数个可靠有效的数字。事前调研好,靠数字说话,而不是信口开河。每次开会前,他都会先了解相关的事务,仔细研究大家的建议。各部门员工都有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这么多人难免有不同的声音,但只要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他总是能很快地接纳。在长江实业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李嘉诚仅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就批准了所有同事的建议。

下属最怕李嘉诚问和数字有关的问题。一次,李嘉诚认为一个同事所汇报的数字有问题。受到李嘉诚的质疑,这位专业能力很强的同事非常坚持自己的判断,还和李嘉诚打赌,赌注是一套高尔夫球杆。结果,第二天李嘉诚就收到了一套新的高尔夫球杆。

行动指南

决策一定要理性,不能拍拍脑袋就作出,一定要用数字做依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经得住推敲。

3月4日 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永远不要忽视或遗漏任何合法的扩张机会。但另一方面,商人也永远要保护自己,不致受诱惑。如果事先缺乏充分的判断及考虑,就会作出盲目的扩张计划。

——《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背景分析

2001年8月,和记黄埔计划投入50亿美元来发展德国3G事业。这50亿美元巨款原本是6家国际财团(其中也包括和记黄埔)用来竞投德国3G的6份营业执照的全部费用。但是,就在所有参与项目的员工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李嘉诚却指示总经理霍建宁放弃这个项目。在别人来看马上就能带来利润的好事就这样被搁浅了。在李嘉诚看来,如果一件事胜算的概率太小时就应该及时放弃,然后再伺机而动。

经商和做人是同一个道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他把这种难能可贵的人生智慧运用到了经商上。从这方面来讲,李嘉诚在商界的成功,可以说是他非凡的人生智慧所造就的。

行动指南

迅速抓住机遇是考验领导者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当机遇还是模棱两可时,适时作出放弃的决定,更能显示出一个领导的远见。

3月5日 随机应变

不对路就要变,永不拘泥于某一既定的事实,随机应变。

——《厚黑学新商经》中对李嘉诚经商之道的总结

背景分析

对经商者而言,觅得商机就是找到财富。而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李嘉诚熟谙行业兴衰更替的规律,且能随机应变找到改变时局的转机,这一切都使他能在商海自由发挥。

1950年夏天,李嘉诚筹集了5万港元开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但生意惨淡。不对路就要变,永不拘泥于某一既定的事实,随机应变,这是李嘉诚成功的关键。

一次,李嘉诚在《塑胶》杂志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意大利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的塑胶花即将销售到欧美市场。他强烈预感到即将迎来一个塑胶花时代。于是,他满怀信心地前往意大利学习塑胶花技术。从意大利取经回来后,他当即决定让自己的公司转而生产塑胶花。要知道生产塑胶花在当时的香港属于冷门行当。面对他人的质疑,李嘉诚坚信塑胶花是一个光明的行业,只是还没被大家发现。后来,就在许多同行还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之际,“长江塑胶花”已迎来了春天。长江塑胶厂也因此名声大震,实力剧增。1960年前后,塑胶花生产的鼎盛期刚过,李嘉诚又敏锐地觉察到,生产塑胶花并非长久之计。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很快,他就觉察到香港人口激增、生存空间有限、经济发展神速、土地需求大等现象,预见到地价必然暴涨,香港地产业发展前景巨大。李嘉诚再次果断地选择了新出路——地产业。事实证明,李嘉诚又一次找准了方向,在地产业大获成功。

行动指南

管理者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方向,一旦发现与市场不吻合就及时调整,寻找新的商机。

3月6日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聪明而谨慎的商人既然知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在经济过热,炒风过劲时,就应该认真研究整个市场趋势,居安思危,该出货时,要毫不犹豫地出货。

——《李嘉诚富与贵的哲学》

背景分析

李嘉诚在作决策时信守“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经营理念,每次都能在“贱下极”时敢于大胆投资;而在“贵上极”时果断撤资。这种投资策略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香港。很多有钱人纷纷移民国外,他们贱价抛售物业,一时间香港地产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此时,李嘉诚毅然做了一个与常人不同的举动:在整个地产市场都在抛售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地大量吃进。

到了1970年,香港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此时的李嘉诚拥有了大量的租赁物业,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他由最初12万平方英尺的租赁产业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可获得的租金收入就达390万港元之多。李嘉诚当之无愧地成为此次地产灾难的终极赢家。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在市场恐慌中兴奋,在市场狂热中冷静”。李嘉诚利用其过人的胆识、冷静的思维,把在别人眼中的灾难变成了自己的机遇,为其未来香港地产巨头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动指南

准确而有远见的预测,对于一个商人的成功至关重要。比别人更快发现商机,甚至准确地做到人弃我取,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月7日 进退自如

老子教人大智若愚,深藏若虚,凡事要留有余地,才是待人接物的最高准则。

——《李嘉诚商道十戒》

背景分析

李嘉诚做生意向来以“保守”著称,他信奉量力而为,认为做生意就像划船,事先一定要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划到B?有没有有力气划回来?

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除了在其主营业务塑胶生意上继续稳固发展外,还渐渐开始向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进军,其主要投资方向在工业大厦。后来,香港的工业前景开始变得不明朗,李嘉诚慎重考虑后果断出手,结束了其起家立业的塑胶产业,转投入房地产市场,从而避免了资金上的压力。由于他是在赚钱时关闭工厂,给工人的赔偿很足,工人们都很开心。投资地产后,他虽然吃准了房地产的乐观前景,但仍谨慎入市,采用稳健保守的方式,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当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时,“保守”的李嘉诚依然能够稳步拓展。

俗话说“月圆易亏,物极必反”,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失败,即使失败也还有回旋的余地,手中仍能握有反败为胜的一线生机。

行动指南

兵家之道,一张一弛;商家之道,进退自如。进则取利,退则聚力;进必成,退亦得。

3月10日 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作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依据准确、充足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定。

——2003年,在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中的讲话

背景分析

1980年,李嘉诚以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成功地控制了和记黄埔,顺利成为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

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些细节,就会对李嘉诚佩服不已。要知道,当时李嘉诚下属的长江实业的资产只不过区区693亿港元,资历相较于和记黄埔,只算是小字辈企业。他却以“四两拨千斤”之势使李氏产业更上一层楼。在后来的总结中,李嘉诚把这场收购成功的因素归结为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

李嘉诚认为商场和战场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在战场上,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百战不殆”。商场亦如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只有具有前瞻性眼光,把握好未来的市场态势,悉知竞争对手尽可能多的优劣势,才可以成为常胜将军,傲视商场,睥睨天下。

行动指南

了解对手,才能击中对方要害,否则将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3月11日 独具慧眼作决策

现今世界经济形势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2007年11月,在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李嘉诚认为商业投资须顺应市场,而非对抗市场。这也是李氏集团能够在多年的商海沉浮中一直稳步发展的原因。他在面临市场危机时,不会惶恐失措,而是更多地关注市场的变化,适时作出应变危机的决策。

在李嘉诚的创业历程中,我们不能忘记的是1977年。当时国际大环境是刚刚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资本主义国家正面临着经济“滞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也受到影响。在大环境堪忧的年份,李嘉诚及其李氏集团脱颖而出,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跨越。经过20多年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李氏已经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长江实业也开始展露出实力。在危机年份中,一方面,李嘉诚继续稳固他的根本——长江实业;另一方面,他不疾不徐地以低价收购了那些急于出手的地产。因此,李嘉诚在这一年发动了闻名世界的“美资永高公司并购战”。并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购得中区新地王的战役,使得外资对其在惊诧之余,佩服不已。自此,李氏企业开始在港岛崭露头角,大放华资光彩。

行动指南

决策者的眼光决定了策略的结果。练就一双慧眼,决策就多一份胜算。

3月12日 善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我开会很快,45分钟。其实这需要大家做好功课。当你提出困难时,请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一个解决方法最好。

——《李嘉诚智传》

背景分析

李嘉诚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的很多事后被证明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决策,都不是靠拍脑袋作出的,而是运用大家的智慧,再加上他敏锐的目光,最后才作出的。开会对他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他认为开会就是群策群力地解决员工所面临的问题,而非长篇大论地进行不必要的赘述。只要大家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讨论出最佳的方案就可以了。他把自己比喻为杂牌军总司令,同时表示自己拿机枪不会好过那些专业机枪手,打炮强不过那些专业炮手,他要做的事只有指挥!分析李嘉诚的决策案例,不难发现其中的特点:第一,决策前作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在每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前,李嘉诚最依赖的是数字,强调最多的是事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精细。李嘉诚在作任何决定的时候最看重每一个数字,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第三,民主。每次开会前,李嘉诚都要接触和了解有关事务,仔细研究员工们的建议。第四,有科学的决策机制。李嘉诚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有关人员的研究。第五,果断。

行动指南

决策程序是获得正确决策必然要经历的,因为决策程序体现了决策规律,是正确决策的必经之路,舍此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也就不可能凭此在商战中赢得胜利。

3月13日 抓住市场信息

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地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有行动。

——2007,台湾《商业周刊》和《全球商业经典》的采访

背景分析

2005年的武汉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那就是“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几家实力雄厚的财团先后驻扎武汉并投下了80多亿元的巨资。如此庞大的投资数额一度刷新了武汉“地王”的单价纪录,一时间媒体把焦点锁定在这些财团的身上。到底是何方神圣如此大手笔?几经调查,“巨无霸”终于浮出水面,李嘉诚当属“带头大哥”!

李嘉诚之所以投下巨资,是要在武汉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长江乐园主题公园”以及东湖国际会议项目。据相关消息,当时,这笔投资是长江实业集团在内地的最大投资,也将是继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引进“金凤凰”的最高纪录(共投资825亿美元,约合6437亿港币)。

我国幅员辽阔,李嘉诚为何独睐武汉?原来,李嘉诚事前就捕捉到国家要实现“中部崛起”的信息,而武汉正是“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支点。李嘉诚的商业嗅觉无疑是正确的!武汉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区,符合国家“中部崛起”的条件,而且武汉的交通辐射半径极为广阔,这些先天条件无不是大型主题公园成功运营的优势。此外,武汉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在内地也处于领先地位,有利于吸纳由东部发达地区辐射而来的优势,它是中西部开发的窗口,更是商家角逐中部地区的必争之地。纵观上述种种,我们不得不为李嘉诚的决策叫好。

行动指南

一个正确的决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市场信息的再加工上。信息来自何处?这就靠决策者平时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练就捕捉信息的能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决策的信息。掌握信息者,必将有过人之举!

3月14日 耐心等待,伺机行动

大家都看到的是错误的,大家都看不到的却是正确的。

——《李嘉诚自传》视频内容

背景分析

李嘉诚在股市的作风就是“人弃我取”、“低进高出”,但什么时候“弃”,什么时候“进”,是这个策略的核心。对此,李嘉诚说,“低进高出”的关键是看准了再行动。纵观全球股票市场,我们很容易发现:尽管股市的波澜起伏受制于很多因素,但是细心研究便可得知股票市场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详加揣摩便很快能够找到其中的微妙关系。投资者需要研究和掌握这个规律,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势,才能赢利。

1985年1月,置地公司面临债务危机,急于脱手其持有的港灯集团股票以减债。李嘉诚在获悉这则消息后,经过冷静分析,抓住了置地的心理,以低于前一天收盘价1港元(每股64港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港灯股票34%的股权。在此一项上就为和记黄埔的股东节约了45亿港元。6个月后,港灯股票不负众望,股价挺立在了每股82港元的高位,李嘉诚抓住时机,果断出手减持港灯10%的股份套现,净赚28亿港元。李嘉诚在决策时所拥有的前瞻性目光,让其受益匪浅。

行动指南

决策时,要看准再行动,切忌盲目。

3月17日 抓住机会

投资任何公司,固然要关注其眼前的赢利能力,但也要考虑其亏损的可能性。赚钱的理由很容易看到,但亏本的因素未必容易看清,那你应该考虑哪个方面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