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创业法则(6)

没想到不久以后,个人电脑市场如同雨后春笋,鳞次栉比。而且,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采用微软的MS-DOS,并付钱给比尔·盖茨作使用费。然而,IBM的错误还不仅于此。他们意识到当初合约的错误后,居然没有重新谈判或和微软分手。更令人费解的是,IBM内部曾经研发出一套操作系统,足可打破微软对个人电脑市场垄断的局面,但是它竟然被IBM的高级主管们枪毙了。

十多年后,IBM生产的个人电脑仍然比其他公司都多,但他们的个人系统部门却一直赔钱。在竞争极其激烈的个人电脑市场里,只有微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应商可以赚到大笔利润。直到如今前者还是英特尔的天下,后者便是微软的天下了。

借船出海

比尔·盖茨如此聪明,他不可能不知道只要不出错牌,他的MS-DOS操作系统就一定可以成为业界的标准。而那时,MS-DOS操作系统还只是市场上几种操作系统之一。

事实上,天底下的聪明人不止盖茨一个。MS-DOS也不是当时最优秀的操作系统。当时许多业内人士就纯粹技术的角度来看,都觉得MS-DOS有几个相当严重的缺陷。苹果电脑那时已经是台式电脑的首选品牌了。苹果的创办人已经为电脑界注入了新的观念和文化。苹果的机器深受市场欢迎,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使用起来也比较好玩。虽然那时苹果电脑仍在开发闻名的麦金托什(Macintosh)操作系统,这套系统以图标为基础,即使它尚未完工,但苹果也算是已经领先于人了。

但盖茨不一样,他搭上了IBM这条庞大而又坚固的航船。他把IBM的威望当作他的操作系统的后盾。蓝色巨人主宰电脑大型机的市场已经有多年了,如今就算迟了点,也还是决定进入个人电脑的市场。所以,在这场战争里,IBM这个品牌的信誉成了成败的关键。盖茨判断得相当正确,他知道要在苹果系统之外另再建立业界标准,一定要利用当时最具可信度的电脑厂商进军个人电脑市场,才能有所收获。多年来,IBM夸夸其谈,老是吹嘘“买IBM绝不会错”。那时,IBM的电脑以可靠著称,业界无人能望其项背。所以,IBM的个人电脑一定会在台式电脑的市场里,切下一大块蛋糕来。

IBM品牌的电脑大举涌入市面,这意味着这些电脑所用的操作系统也会因此扬升到市场数一数二的位置。每一台从IBM运出去的个人电脑,里面安装的都是MS-DOS。对于微软,这是最好的特洛伊木马。桌子上的每一台IBM品牌个人电脑都在里面运行着微软的操作系统,它们都是微软攻占市场的一个免费骑土。这真是比尔·盖茨天大的运气。不过,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再说明为什么是比尔·盖茨,而不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或别的硅谷企业家成为当今世上首富。

盖茨的操作系统当然不止供给IBM一家。

70年代末期,微软已经将他们的软件使用权授给了多家厂商。1977年,盖茨为“坦帝”(Tandy)的电脑提供软件,但也将他的“BASIC 6502”授权给“苹果二代”电脑,和业界多家领导厂商也都有合作关系。这对于盖茨实际是正中下怀,微软已经开始用他们的软件在业界建立起了标准,这恰恰是盖茨追求的目标。所以,现在盖茨继续以这种策略为MS-DOS攻城掠地。

而苹果的做法与微软、IBM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只有将一切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保证其产品的品质。后来,他们在推出专有的麦金托什操作系统时,依然不改初衷。

苹果电脑怎样都不愿让其他人“复制”他们的电脑。多年来,苹果电脑始终不肯将他们的苹果麦金托什操作系统的使用权授与别的制造商。这意味着,只要有人想要买用户界面友好的苹果操作系统,就非得要买苹果电脑不可。这样的策略一时还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只要用的是旧的游戏规则。苹果的问题是:就经营模式和策略前瞻性而言,他们不过比硬件恐龙IBM领先一代而已。

苹果同时涉足软硬件市场。即使他们的经理意识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摸不到的软件的价值要比摸得到的硬件的价值增长得更快,他们就是没办法在战略上把二者分开。

苹果认为他们掌握的是一个组合双环杀手锏。他们的算盘是,他们有苹果麦金托什这最好的操作系统,还有市场上最好的机器,所以由他们称霸台式电脑市场仅仅是时间问题。这中间的错误在于,相信最好的技术一定就是赢家。但是他们错了。而当他们知错时,盖茨和微软已经抢下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场。(苹果电脑的执行官们若能看看数年前VCR(盒式磁带录像机)大战的情形,或许可以早些明白错误。那时,索尼的“Betamax”录像系统虽然占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最后面对“VHS”系统的扩张时,却是完全黯然失色。)

此时的问题是,盖茨在功成名就之后是否还能守得住江山。到了80年代中期,盖茨作为出色的程序员已经是享有盛名了。几乎无人怀疑他是从硅谷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顶尖技术专家之一,他的竞争精神和对成功的进取心也闻名遐迩。所以,现在值得怀疑之处的主要在于他在经营方面是否胜任。他们想问,面对这样一个快速飞升为美国企业界主要主角的公司,比尔·盖茨是否真有必需的才能和领导气质而率领微软前行?

早在1984年,《财富》杂志就在责备盖茨没有好好探索经营深度,以求将赢得的暂时成果转化成千秋霸业。那时的媒体其实有所不知,盖茨绝对不只是一时好运的技术专家或电脑怪杰。在表面之外,盖茨还有更多的内涵。而他登上企业界王位的那一刻,其实便意味着企业界权力平衡的一次意义深远的转移。

标准由我们来确定

错误的操作系统战略让IBM公司损失惨重。同样地,苹果公司不允许用户单独使用他们的操作系统的做法后来妨碍了他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最终几乎导致公司的破产。这些错误都让盖茨警醒。

这显然不是微软的错,但直到今天,这两个灾难性的决定仍然铭刻在微软的文化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意识到只有那些确立产业标准的公司才可以立于市场的统领地位。这是比尔·盖茨手下的职员们牢牢铭记在心的一点。

在与IBM签约之前,“我们确立标准”就已成为微软的口号。它从最开始就体现了盖茨清晰的思维。这也是为何盖茨总是喜欢把最新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去的原因。人们对微软的责骂同时也说明了微软如何在时机成熟时狂热地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为了让自己的标准独一无二,盖茨似乎“不择手段”。当盖茨发现其他软件公司在某项软件开发应用上超过了自己公司的技术时他便把它完全收购过来,这样做可以确保微软最大限度地控制着市场。同时,他也可以吸收那些公司的技术专家效力微软。

今天,“由我们确立标准”成为比尔·盖茨商业策略的核心部分。它也及时地告诫了微软职员们不要重蹈IBM的覆辙。

微软遍天下

不管是欣赏他还是憎恶他,你都无法忽视他。比尔·盖茨的微软软件控制着全球的计算机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大约80%的台式电脑都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的这样或那样版本的软件。并且,更多的新的个人电脑在安装微软的软件,这让盖茨遥遥领先于他的对手。

近几年来,盖茨不断向人们展示了他巩固微软统治地位的娴熟技能。他紧紧抓住新兴的应用市场。一些人说盖茨利用了他对个人电脑软件市场的垄断来推销微软的产品给顾客。其实,盖茨不过是在尽精明的经营之道来充分发挥优势而已。

也许重温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而把微软现在的统领地位理解为理所当然之事会吸引读者,但这么做只是狭隘地理解了个人计算机革命。如果假设没有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主要玩家,个人计算机市场仍会自动飙升,这样的假设更是没有根据。另一种解释是微软利用他人的错误从而平步青云地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是IBM与苹果公司的失误。但是这样做也是严重低估了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的同事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