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樱花赞(5)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 林可行主编
- 5420字
- 2014-03-20 22:17:42
刘再复(1941~)福建南安人。文艺理论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雨丝集》、《深海的追寻》、《告别》、《太阳·土地·人》、《洁白灯心草》、《寻找的悲歌》、《刘再复散文诗选》等。并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刘再复把科学家的冷彻与诗人的热情作适度的调和,写出了这篇思想深邃、气势开阔、文笔雄放的散文诗,熔哲理思辩与抒情于一炉,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大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胸怀博大,充满活力与希望。古往今来,东方西方,赞美大海的诗文难以尽数。然而《读沧海》,却独辟蹊径,巧妙地把大海比作一本巨著,说它是“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我心中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通篇围绕一个“读”字展开,由“打开海蓝色的封面”到“从浅海读到深海,从海平面读到海底我神往的世界”,步步扩展,诗情层层向前推进,从而使作品获得较大的思想容量以及感情的深度和力度。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如果没有海,地球至今仍是死寂一片;大海是力的象征,海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又是一部历史,人世间流传着许许多多人与海的故事,所以说,大海是一部内容充实的书。
海的性格是多样的。海,可以寄托人类的一切感情:豪放与寂寞、仇恨与爱情、诞生与死亡、明朗与朦胧。海,也具有人类的一切希望,英雄、改革者、冒险家、学者、水兵、运动健将,还有海盗,都曾到海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大海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书。
作者把海当做书来读,其用意无非是让人们从海中得到某种启示:只有像海那样兼收并蓄、人才能有力,丰富和充实,也才能获得自由和永生。人的愚昧和贫乏,在于没有海一般广阔的胸襟,人的弱小在于能战胜别人而不善于战胜自己。
海是不可穷尽的,海里有许多人们“读”不懂的“大深奥”,对着这“伟大书籍最深的层次”,作者发出一连串的“海问”。人对海之所以不能尽通,是因为它“时时在更新、在丰富、在进化,一刻也不停止”,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才感到海的渊深,同时也感到自身的愚昧,贫乏和弱小。
在写作技巧上,这篇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运用较长的排比句。长的排比句一组一组地出现,恰似一排排海浪涌来,不停地拍打着海岸,也叩击着读者的心灵。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博的知识性,文章不长,但它包容的天地非常广阔,上至宇宙太空,下至人世间的风俗,上溯远古的文明史,下至对未来的预测,从社会生活到自然界,诗篇熔铸了不少海洋学、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它包罗万象,像大海一样丰富,令读者受益匪浅。
榕树,生命进行曲。
刘再复。
一。
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过故乡崎岖的山野,再一次流过往昔峥嵘的岁月,回过头来思量,那昨天使我爱恋过的灵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着的灵魂,也只有它—
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
二。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笼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三。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脊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早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四。
后来,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支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的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空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于山是闽乡的父老们庆贺民族英雄戚继光凯旋归来的地方。在庆祝这位中华的抗倭将领赫赫战功的盛典中,有气壮山河的石壁榕屹立身后,有无声的生命进行曲在人们心中鸣响,不仅使英雄增色,而且使人想起英雄的生命进行曲怎样坚韧地组合它的豪迈的节奏,我们伟大的长江与黄河所哺育的民族,又充满着怎样不可战胜的生命。
五。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坚硬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似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这颗种子,这个鸟儿的胃肠消化不了的生命,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凝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六。
因为和榕树同一故乡,所以我还知道它的生命进行曲有一种更超常的旋律。
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而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痕,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榕树这种生命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我见过一棵伤痕累累的榕树,依然生长得非常美,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蓝,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树好像垂挂着无数忽明忽灭的蓝宝石,我不知道这棵饱经风霜的大树抗衡过多少无情的刀剑,才赢得今天这种生命的繁荣。
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竞依附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七。
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我点燃一枝心香,祝愿这支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愿它常常挺进到我的心灵和我的梦境,常常挺进到为我所爱的一切心灵和为我所爱的一切梦境中。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飞翔着千百万绿蝶的—榕树。
[鉴赏]
《榕树,生命进行曲》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了个人的主观感受。
作者之所以对榕树怀有很深的感情,是因为他和榕树是同一故乡,被榕树那令人惊异、发人奇想的外在奇观和巨大的生命力所深深地折服,从心底发出对榕树的感叹:“我的永恒的爱恋”。这样一位多情作者讲榕树的故事,自然是情真意切的。
榕树很美,而且美得惊人。它有钢铁般坚韧的庞大躯干;它有意欲吞没白云的树冠;它有意欲饮尽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它有意欲笼罩大地的浓荫。无风时,它平静,雍容,“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微风中,叶子微微颤动,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大风一起,它“瞬息间的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
作者小时候曾长期观察一棵小榕树,看着它怎样从缝穴中伸出嫩枝,怎样在悬崖上攀登,怎样在薄薄的尘土里扎下根,又怎样撒出气根以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榕树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成长壮大的性格,给了童年时的作者极深刻的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全文作者不惜笔墨,对榕树的英姿作了详尽的描写。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要算对石壁榕的奇观的描写。写石壁榕时,作者选取了奇特的角度。先从下往上看,榕树“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然后又换了一个角度,假想“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去的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母腹中拔出。”这景象何等壮观!在榕树这壮观的形象中,也有几分是作者的奇想。发完奇想,作者实实在在地交待了这奇异景观的来历,原来竟是小鸟把榕树的种子带到那岩石上,这未能被鸟儿消化掉的种子竟在那里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接着,作者又写了榕树的一种“更超常的旋律”。受了伤的榕树,自己弥合伤口;折断的青枝,入地后又长成另一棵榕树;被击倒的榕树,仍匍匐着继续它的生命进行曲。行文至此,榕树的形象完全立起来了,丰满了。
作者在这篇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拟人与象征手法。这种鲜明的人格化描写,赋予了树以特有的人的品格、性情、灵魂与情感。人与树,在生命进行曲的旋律中高度融合于同一韵律中,客观描写主观情思,在突破、抗争、发展、挺进的律动里,天衣无缝地交织在同一生命锦缎上。
读罢此文,不由得想起二千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名作《橘颂》,它通过对橘的歌颂展示了诗人的伟大人格。我们从《榕树,生命进行曲》里,明显的看到了《橘颂》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