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索马里海盗——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2)

据透露,精通国际洗钱手法的埃弗亚,靠劫持船只、勒索赎金,每年至少有3000万美元的“收入”。他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论功行赏”,为他本人和手下购买豪华轿车和别墅,妻妾成群,美女在怀,并注巨资贩卖一种提取自阿拉伯茶树的自然兴奋剂“柯特”,过着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生活;剩下的大部分钱则用于购买更好的快艇、更先进的通信设备以及更高级的武器。据说,埃弗亚的海盗队伍甚至已经装备了肩扛式便携导弹!邦特兰省居民描述说,他们几乎等同于“社会名流”。海盗在当地是不少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是女孩们梦寐以求的“另一半”。

埃弗亚深知民众与地方官员支持的重要性。因而,他还拨出一部分赎金给当地的穷困渔民,或者向地方官行贿。为了让自己的海盗行为显得不那么卑劣,他甚至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对外宣称:“因为索马里政府无力维护海洋权益,外国船舶悍然侵犯我们的领海主权、抢掠索马里的渔业资源,向他们要钱不过是给我们的补偿。我们是索马里的海上保卫力量!”

心狠手辣,曾杀害过中国船员

目前,在中国登记注册的远洋船只有1000余艘,而有中国背景或中国海员的船只则远不止这个数字。索马里海域也是中国远洋船只和中国船员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埃弗亚带领的海盗团伙,也不可避免地盯上了中国船舶与船员。

2006年4月4日,韩国“东源628”号渔船在距索马里海岸线200公里左右的海域捕鱼时,被埃弗亚手下的哈桑等8个海盗劫持。他们坐在船上,扛着一枚火箭弹。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谈判,在船东交了80万美元的赎金后,包括3名中国船员在内的25人才得以获释。

仅14天后,在索马里沿海作业的台湾“庆丰华168”号渔船又遭到埃弗亚手下劫持。此年5月25日,由于与台湾船东的谈判陷入僵局,埃弗亚让手下杀害了辽宁船员陈涛。吉林厨师薛垂彬则被一枚子弹击中背部,所幸只造成擦伤。海盗控制渔船后,将其驶往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东北方大约400公里的沿海城镇哈拉代雷,停靠在港内。自1991年索马里政府垮台、国家陷入动乱后,哈拉代雷逐渐成为索马里海盗在陆上的主要据点之一。船东和埃弗亚整整谈判了7个月,付了150万美元赎金后,才让在海上囚禁了长达半年的10余名船员回国。

2007年5月15日,2艘坦桑尼亚籍渔船在距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近400公里的海域遭到埃弗亚劫持。船上共有24名船员,其中中国籍船员10名。次日,一艘台湾渔船也在索马里海域被埃弗亚手下劫持,船上有8名大陆船员、4名台湾船员。

国际船东养肥了这帮海盗

“劫持一艘船舶就能成功要到赎金,这简直就是对他们的纵容!”驻肯尼亚的索马里外交官穆罕默德愤怒地说,“这不是索马里的问题,而是国际问题。因为国际船东的纵容,埃弗亚和他的海盗团伙被养大、养壮了。”

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不愿配置武装警卫,而愿意支付高额赎金,“花钱买平安”(类似于中国民间的“破财消灾”),以避免船员受到伤害。这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也使得更多穷困的索马里人加入海盗行列。正因如此,如今的索马里,海盗营生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成熟的“产业”,江洋大盗们被“养”得甚是肥大,生活实在滋润得很。

但这也可以理解。前文也说过,一则,武装警卫必须身手不凡,索价自然不菲;其次,注册国不准船只配备武装警卫;第三,许多港口不准船只携带武器,进港前若有武器,必须投入海里;第四,如果公海上的每艘货船都必须雇用武装保镖,而且是一些未受严格训练的杂牌军,那公海上岂不更是处处危机?

不过,随着国际社会加大对索马里海盗打击的力度,埃弗亚纵横索马里海域的日子应该不会太久了。

故事三 中国记者:勇闯“海盗之乡”

索马里的知名度一再提高,索马里海盗可谓“功不可没”。在局势动荡的索马里,海盗们自立山头,依靠先进的武器干起了劫船这一古老的行当,让全世界都记住了索马里海盗的名头。

2009年1月16日,中国记者从索马里的港口城市博萨索出发,赶到索马里邦特兰省首府加罗韦,而这里正是索马里著名的“海盗之乡”。记者了解到,紧邻加罗韦的海边小城埃尔,更是著名的海盗老巢。

在索马里港口城市博萨索历经一日惊魂,记者已经渐渐适应了该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在5名政府武装人员形影不离的保护下,记者于当地时间16日上午7点从博萨索出发,前往加罗韦。此行目的十分明确,因为距离加罗韦仅数十公里的海边小城埃尔,便是鼎鼎大名的索马里海盗老巢。

博萨索与首府加罗韦都是邦特兰省的重要城市,两地路程约750公里。两个城市之间的公路,算得上是目前整个索马里国路况最好的一条,因为其他地方的公路大多在内战中已被人为破坏。车子刚刚驶出博萨索城区,就接连遇到2处当地政府武装设置的哨卡。由于有政府军士兵随行,记者一路畅行。

沿途基本都是一望无际的非洲荒漠,人烟稀少。索马里干旱的气候带来成片贫瘠的土地,当地居民主要依靠养殖骆驼和山羊维持生计。大约每隔数十公里才能看到一个村落,规模小的只有不到10户人家,规模大的也不足100户。

在沿途一个较大的城镇休整时,许多当地居民好奇地上前来围观两名中国记者。这时,与记者随行的5名士兵便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站在记者身旁进行贴身保护。

整段公路如今都在政府军控制之下,记者在沿途总共通过了20多个武装哨卡,每个哨卡的士兵都会友好地向记者打招呼。将近7个小时的车程之后,记者终于抵达加罗韦。

海盗在哪里?之前,由于不少海盗在邦特兰省北部港口城市博萨索附近被捕,而且多次发生轮船被劫的亚丁湾海域又正好临近博萨索,所以不少媒体都认为,海盗的老巢就在博萨索附近。《纽约时报》在2008年10月31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博萨索沿岸就是最大的索马里海盗窝点。所以记者也一度认为,此行的目的地应该就是博萨索,并以此为中心延伸开去,寻找海盗。

但答案是否定的。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还提到了另外3个最大的海盗窝点:加罗韦、埃尔和夏拉德西尔。事实上,在这几个地方当中,真正的海盗窝点只有一个——埃尔。

埃尔几乎就在北纬8度的纬度线上,是一个海滨城市。它位于加罗韦以东约120公里的地方。

在得到了几名邦特兰省政府士兵作为贴身保镖之后,记者询问他们:“你们认识一些海盗吗?”他们点头说:“是的,认识很多。”

随后记者又问:“海盗在哪里?”他们拿出地图,一下就指到了那个已经画了圈的地方:“就是这里,埃尔。”

“难道博萨索没有海盗吗?”记者问。“没有,他们不敢来这里。只要我们知道有海盗在这个城市现身,我们马上就会把他们逮捕。”

从博萨索到埃尔,海岸线就长达700多公里,更别说是从海面上过去。为什么海盗会选择这样一个离亚丁湾遥远的地方作为基地呢?“因为在那里,海盗们聚集在一起,实力比政府军还要强大。”26岁的士兵福伊德这样告诉记者。在完成了抢劫船只的原始积累之后,富有的海盗远比贫穷的索马里政府军更有实力去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福伊德口中,海盗们拥有动力强劲的快艇、精良的枪支,甚至还有很多大炮和火箭发射筒。同时,聚集在那里的海盗人数众多。“超过2000人,我们不敢去那里。”福伊德说,最大的海盗头子叫做博雅赫,“他手下至少有200人,他们抢劫了很多船。”

海盗把加罗韦当作采购基地。加罗韦是目前邦特兰省最大的城市。在历经了多年战乱之后,索马里的商业正在慢慢恢复。作为地区中心的加罗韦,自然也有着当地最发达的商业。海盗总是成群结队到这里来进行采购。“他们很少单独行动,成群结队现身也不怕警察和军队。”

福伊德向记者描述了他不久前看到过的一个场面:“他们开着自己的车来到加罗韦,全都是好车。这些车在路上排成长长的车队,超过100辆,阻塞了整条公路。”这些车基本上来自日本,以丰田为主,包括一些最适合在沙漠中行驶的豪华越野车。在这里,一辆陆地巡洋舰可以卖到25000美元左右,便宜的也要6000美元。此外,还有三菱、尼桑等品牌的日本车。更高级的,还有奔驰、宝马。

“总之,他们就是一群有钱而疯狂的家伙。”福伊德总结说。

1、索马里海盗概况

索马里简介

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西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接壤,西北与吉布提交界;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海岸线长3700公里,为非洲之“榜眼”(仅次于岛国马达加斯加),渔业资源丰富。它处于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地方,是亚、非、欧3大洲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3大洋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索马里总面积637660平方公里。人口1040万,绝大部分是索马里人,主要分为两大族系:萨马勒族系(包括达鲁德部族、哈威伊部族、迪尔部族和伊萨克部族);萨卜族系(包括拉汉文部族和迪吉尔部族)。伊斯兰教为国教。讲索马里语。官方文字为索马里文和阿拉伯文。首都摩加迪沙,人口100多万,有制革、农产品加工等工业,还是海港,并有国际航空站。哈尔格萨,位于北部内陆,人口近10万,是北部地区的经济和交通中心。

索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比较落后、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约80%人口以畜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为生。牲畜多羊、牛,也是世界骆驼最多的国家,素有“骆驼王国”之称。以游牧或半游牧方式为主。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朱巴河和谢贝利河流域。农作物有香蕉、甘蔗、棉花、高粱、玉米等。特产乳香、没药和阿拉伯树胶。为世界最大的香料生产国之一。工业有食品、卷烟、皮革、纺织、制糖、建材、鱼肉罐头等企业。开采绿柱石、石膏、铀矿,尚未开采的矿藏有铁、锰、铌、铅、锌、锡等。牲畜及其产品占出口总值80%以上,香蕉为第二大出口商品,还出口皮革、乳香、没药和鱼品等。进口石油、机器、车辆、粮食、日用品等。境内无铁路,陆上运输以公路为主。

索马里的历史悠久。公元前17世纪以前,这里就建立了以生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1960年6月26日北部地区独立,7月1日南部地区独立,同日南、北两部分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不流血政变”上台,改称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991年2月改为现名。独立日:6月26日。国庆节:7月1日。

自从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内战不断的无政府状态。2年内战,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曾派特种兵前往索马里执行任务,结果在同当地反政府武装分子的巷战中大败铩羽而归。美国人随后从当地撤走了全部的维持和平部队。于是,大大小小的海盗与土匪力量乘机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今天大海盗的前身。

“9·11事件”以后,美国将索马里列为恐怖分子巢穴国家和下一步可能打击的目标。2004年以来,索马里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当年2月23日,索马里和谈全体代表举行会议,通过索马里《过渡宪章》。同年10月10日,索马里过渡议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选举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为过渡政府总统。2005年1月15日,过渡政府正式成立。

2007年7、8月份,索马里全国和解大会在首都摩加迪沙召开,各方代表就索国内停火、解除武装等众多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广泛共识。9月中旬,索马里总统、总理、议长等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签署全国和解大会最后成果文件。

联合国是索马里托管和独立的创议者。2007年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授权非洲联盟向索派遣一支8000人组成的维和特派团。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乌干达和布隆迪派遣了总数约2600人的部队。2008年1月18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决定将非盟索马里特派团任期再次延长6个月。联合国安理会于2008年8月19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非洲联盟驻索马里特派团的任期延长至2009年2月20日。今总统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于2009年1月31日当选。

索马里党派林立,带有强烈部族色彩,各派不断分化组合,最多时达30余个。目前主要党派有:索马里民族运动、索马里救国民主阵线、拉汉文抵抗军、索马里民族联盟、索马里爱国运动、索马里救国联盟等。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有化政策过激,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索马里经济严重困难。80年代,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下,该国调整经济政策,强调优先发展农业,逐步实行经济自由化,放宽贸易限制,鼓励外资和私人投资,取消农产品价格控制,实行先令贬值、美元拍卖,紧缩财政开支等措施,经济一度好转。1991年后,由于连年内乱,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全面崩溃。

由于内战不断,索马里治安情况恶化,物价飞涨,生活必需品短缺,居民生活没有保障。医疗保健水平在非洲国家中最为糟糕。2000年,首都摩加迪沙仅有1所公立医院和62家私人诊所,缺医少药情况严重,只有不到1/3的人口享有医疗服务,75%以上的人口没有安全的饮水。2002年,索马里人均寿命为47岁,婴儿死亡率高达约25%。

2001年,随着索马里局势相对缓和,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滞留在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等周边国家的部分难民先后自愿返回家园。截止2001年6月,已有约19万人从埃塞俄比亚难民营中自愿遣返回国。截至2001年9月,索马里在国外的难民总数约30万,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中国同索马里于1960年12月14日建交。从建交至1990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顺利发展。1970年和1971年,索马里同其他国家共同向联合国提出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