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沟而不通,一切问题都是沟通出了问题(1)

尽管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矛盾和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只强调了“沟”的过程,而忽视了“通”的结果。也就是说,不管话说得如何,反正是说给对方听了,至于结果是否真正被对方所理解和弄懂,似乎不是说话者的事。这样怎么能算是良好的沟通呢?沟而不通,原是沟通的互动出现了问题。

★没有明确的目标,沟通没目的

沟通要有双方的互动才能实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顾自己喋喋不休,而不顾别人是否爱听,自然惹人讨厌;而漫无边际地说话,或者毫无目的地找人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也不会受人欢迎。除了一些随意的聊天外,一般与人说话,或者找人倾诉,都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带着某种目的来沟通。

比如,夫妻之间吵架,想要达到和解的目的,所以有必要沟通;销售人员要将东西卖给顾客,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与顾客沟通的方法;老师要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而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就要与学生做好沟通的工作;领导要传达下属某个旨意,要与下属沟通,同样,下属要找领导汇报情况,请示工作意见,才会与领导进行沟通。

没有明确的目标,沟通也就没有目的,也就称不上真正的沟通。

与人交谈是为了享受对话的乐趣,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同时完成交谈的目的。交谈并不是唱“独角戏”,它是双方思想交流的形式之一。因此,无论是交谈的哪一方,都应该明白交谈的真正含义。有的人凡事都喜欢插嘴,而且一插上嘴就没完没了并认为自己是个说话高手,其实这是交谈最大的误区。试想,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唠叨一些自己津津有味也以为对别人趣味无穷的话,于是自说自听自演自唱,那么有谁愿意听呢?

因此,交谈的重点在于要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不应该像一个杂学博士那样逢人就想说教。在交谈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显得不耐烦,使交谈没有活跃的气氛。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话题没有回应的话所造成的。再者,自己若是对这次的交谈不感兴趣,自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以为压下对方自己就能独占会话的上风,但是别人不买账,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岂不是枉然?再说,如果你老是在说话时逞能,人们势必对你“敬而远之”,到了那种地步你又有什么意思呢?即使你想与人聊天,别人也不愿奉陪,如同舞会中的“壁花”,这便是自作自受了。

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人听了。这样你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说笑话,是为了达到交友、快乐的目的,于是所有人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而轮番讲述,不会冷落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发表欲,如果你只想自己讲,让大家都听自己的,就违背了与众交谈的乐趣了。比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故事,甲一个一个地讲了好几个了,乙和丙谁不都是嘴痒痒的,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某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站起来不欢而散了。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对你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说话,顶多只把你看做一个生意经,决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给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才有机会做成你的生意。

没有明确目标的沟通,就如同没有目的地做事一样,说了什么话、办了什么事,连自己都不清楚,稀里糊涂,对别人的感受也无从知晓。甚至可能会觉得,话也说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对方也听见了,就算是沟通了一次,然而,这种态度对对方来讲并没有起作用,带来的是更多的反感。

反之,带着目的的沟通,更能体现沟通的重要性,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介绍人是戴维爵士,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可能被打断。不过你还幸运,此时此刻仪器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信和笔记本我都看了。你在信中好像没有说明在哪里上的大学。”

法拉第:“我没有上过大学,先生。”

戴维:“噢?但你做的笔记说明你显然是理解这一切的,那又怎样解释呢?”

法拉第:“我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我还在自己房间里建立了小实验室。”

戴维:“年轻人,我很感动。不过,可能因为没到实验室中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儿来。科学太艰苦,要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但是,只要能做好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

戴维:“哈哈,你在看我眼边的伤疤,这是我在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那些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出血或把你打昏吧。”

法拉第:“是的,不曾有过,但每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

这段对话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饶有趣味。戴维爵士所强调的是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要付出伤残或牺牲的代价,而法拉第所表示的是对知识强烈渴望,对科学的执著追求。谈话结果,戴维破例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后来,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在表的最后写道:“最大的贡献——从一句话中发现了法拉第。”假如当初一个强调学历,另一个贪图金钱,那肯定是另一番情形了。

所以,沟通不是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沟通也不是天南地北无所不聊,万事通也要看在什么人面前表现。说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让人不知所云,如坠雾中,听了半天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的沟通只能是失败的。

真正的沟通是有明确目标的,要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来沟通,或解决矛盾,或寻求意见,或请求帮助,或答疑解惑,或谈判合作。没有无目的的沟通,沟通必然要取得某个结果,才算达到了目的。

有效沟通

在社交活动中,没有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只谈自己,也没有人愿意奉陪夸夸其谈却无半点意义的说话者,说话只讲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对别人毫无关系,这对倾听者来说也是难以忍受。只有带着目的来沟通,而对方又能善解人意地帮助自己完成了目的,才是沟通的双赢。

★口才不到位,沟通没效果

口才是一门学问,学得好的人能够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并且可以借此获得幸福、笑容、掌声、荣誉和力量。

说话容易,但是要把话说到位、说得有价值、说得能够打动他人,那是非常困难的。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说出无数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多少废话、蠢话、无用之话,给人留下说话轻浮、行动草率的不良印象,沟通自然更是无门。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里请客吃饭。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个人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来。

这个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三个人听了有些不高兴,其中有一个人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有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了?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一个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也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说,该走的是我们了!好,我也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最后剩下的这个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些。”

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呢。”最后这个朋友再也按捺不住了,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掌握语言这门学问,切不可像上述故事中那位不会说话的主人一样。

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改变你的一生。

沟通效果的关键是看是否会说话。话说得好,可以增强彼此的沟通;话说得不好,就会给人际关系造成紧张。恭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但是人家不会感谢你;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是人家必定憎恨你;吹牛的话更是信手拈来,但是人家也许因此而轻视你。

沟通的效果的好坏,并不在话语的多少。有时候使尽全身力气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能让人心潮澎湃;有时候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常有鼾声相伴,而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却说不定能换来掌声雷动。所以,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有时想说而不该说;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有时想说而不敢说。这样的情况会大大地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一门值得你花毕生的精力去研究的学问。说话的艺术与沟通的效果是紧密相连的。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以令人万劫不复。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有的口若悬河;有的期期艾艾、不知所云;有的谈吐隽永;有的言语干瘪;有的唇枪舌剑;有的吞吞吐吐、语无伦次……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沟通的效果自然也是天壤之别。

沟通的效果还取决于一个人说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他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他听懂了“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木柴的外表是干的,里面是湿的,燃烧时会浓烟多,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说什么,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故事中的秀才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与买柴的人进行沟通,所以,最终导致沟通失败。我们只有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而变化,熟练掌握沟通的技巧,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一般说来,文化水平高的人,不爱听肤浅、俗气的话,应多用一些逻辑性强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浅显易懂的例子;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适当地激一下;喜欢夸大的人,不宜用表里如一,不妨诱导一下;生性沉稳的人,要多调动他的情绪;脾气暴躁的人,用语要明快简洁;思想顽固的人,要善于发现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最好的说服效果。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自己的口才。

1. 说话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把最没有价值的“我”字当成说话中最大的字,而应该把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改成“我们”“你看呢”“你觉得”。少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除了真正贴切简短的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绝地吐苦水,把周围人当成宣泄对象。开口诅咒,闭口发誓,漫天许愿,随便插嘴,也是粗鄙俗劣的表现。不讲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要把所有人的谈兴都调动起来。

2. 不做沉默的“智者”

有些人因为自卑心理或因某种原因而不敢开口说话。其实,你只要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句就会跟着讲出来,别人决不会在意你说得怎样。所以,把话说出来是关键,因为无论怎样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与人交流才是学习和进步的阶梯,不要当“故作”深沉的智者,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无益处。

3. 可以试着清除语音障碍

有的人声音尖锐刺耳,有的人声音沙哑低沉,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不同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坚毅激进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说话太快,使人喘不过气来,听不清,你自己也白费口舌;说适太慢,使人听得不耐烦。在说话中,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正如乐曲中旋律的快慢和强弱,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声调的快慢高低。另外,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

4. 端正说话态度,沟通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那种傲慢的腔调、趾高气扬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语气。而谦逊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

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连获两届最佳女主角奖后,又一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但她对和她角逐此奖的弗伦汀娜推崇备至。英格丽·褒曼走上领奖台,手中举起奖杯的时候说到:“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谦逊的一句话就消除了对方的心理隔阂。

当然,我们还应意识到:说过头的话、刻薄话、挖苦或讽刺话、伤害感情的话都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尽量避免舌头惹麻烦,不搬弄是非、不说人之短、不谈他人隐私。当遇事应当表白时,不要畏畏缩缩,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要勇于把当时的情况讲明,否则会人为地引起麻烦,产生误会,事后难以说清。

夸张的词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但用得太滥,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随时、随地经常出现“最”这个字,别人会认为你是个喜欢夸大的人。

有效沟通

与别人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的时候都离不开说话。甚至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这种能力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说话的水平。可以说,说话的水平决定了沟通的效果。

★人性的弱点对沟通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有着优点和缺点的,人人也都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身的优点,而掩盖自己的不足。但有的时候,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恰恰给彼此的沟通造成了阻碍,影响了本该和谐和平衡的人际关系。

比如,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别人、看问题,无端的猜测和妄加论断,自私性、内心狭隘等人性的弱点,是构成沟通中最可怕的障碍。

1. 主观臆断对沟通的影响

对人的行为没有调查就妄加揣测,以自己的一孔之见便全盘否定,用有色眼镜看问题,就会难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懒于思索问题,拒绝接受新的观点和见解,就会使人越来越愚昧无知。不管对方是不是具有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动机,对他人轻易断言的人是不容易理解他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