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与天使相遇的欢乐时光(1)

导语:经济行为是因生存这个“第一法则”而出现的,居于温饱之后的是安全,当这两个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人类心灵的翅膀也就获得了飞翔的自由。

第一、你心中的宇宙

本节导读:经济学的交易行为是过滤掉了一切非理性因素的,但是,交易的成功更多情形下却是因为非理性的力量在起作用。如果你能够打动别人,就意味着你能够主宰这个世界。

【1】卖火柴的小男孩

法洛奥多是布鲁塞尔的一个小男孩,他的家里穷得供不起他上学,只好让他在街上的一个角落摆个摊子,专门卖火柴等小物品,以此来贴补家用。法洛奥多的生意一开始并不好,匆匆过往的路人根本懒得向他的摊子上瞟一眼,为此,可怜的法洛奥多常常是在街头站了一天,也不能卖掉多少火柴。

后来,法洛奥多想了个办法,他请父亲在一张纸片上写了一行字,挂在自己的摊子前,纸片上是这样写的:请您买盒火柴吧,您将会需要它。白色的纸片和黑色的字体,显得特别醒目。这样,法洛奥多的生意有了起色,不过,仍然不能用“兴隆”来形容。

一个年轻的牧师来到这里,他看见了法洛奥多的摊子,又看了看纸片上的字,问道:“你的生意怎么样?”

法洛奥多垂头丧气地说:“不怎么样,人们似乎总是好久才会用完一盒火柴。”

牧师笑了笑,说道:“孩子,去借一支笔来,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好起来。”

法洛奥多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忙跑到附近的面包店里借了一支笔,交到牧师手上。牧师扯下那张纸片,在背面又写了一行字,让法洛奥多重新挂了起来,然后就走了。法洛奥多接下来发现,他的销量成倍地增长,人们总是慈眉善目地到他的摊子买一盒火柴或是别的小东西,很多人还会拍拍法洛奥多的小脑袋。

牧师写的那句话是:请因为您的同情心买一盒火柴吧,上帝保佑您。

经济学感悟:当人们脱离了物质上的需求时,就开始向精神层次的需求转化,为了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就会引发人们的经济行为。

【2】庄园主的画像

庄园主布劳尔去参加一个朋友、也就是另外一个庄园主的晚宴。这是一个很豪华的晚宴,邀请到当地很有名的几位人士,有正直的法官、骑士和著名的画家。就在晚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主人展示了一幅画,画里的主人公正是他自己,他骑在一匹骏马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说,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晚宴上著名的画家,他为自己留下了一幅杰出的作品。

几天以后,布劳尔把那个画家也邀请到自己的庄园,问他画一幅肖像需要多少钱,画家回答100个金币。布劳尔说:“太贵了,实在是太贵了,我的上帝。”画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身准备告辞。布劳尔咬了咬牙,答应了下来,他不希望在这方面落后于自己的朋友。

画很快完成了,作品非常出色,画中的布劳尔悠闲地靠在躺椅上,脸上的光泽神圣高贵,充满了典雅的气质,躺椅周围的摆设也极尽奢华。布劳尔很满意,觉得这100个金币毕竟没有白花。他把自己的朋友请来,让他观赏这幅画,并对朋友说:“这是我请给你画肖像的那个画家画的,为此我付出了100个金币,但是很值得,你认为呢?”

朋友诧异地说:“上帝啊,你怎么不问问我?那个画家是我的外甥,那幅画是他送给我的礼物。”

经济学感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人们往往会付出超出一般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大多数都是不理智的。

【3】富翁改剧本

卡内瓦尔是法国16世纪的一个剧作家,他写了一个剧本,因为在剧院即将上演的节目单中被大肆渲染而名声在外。在第二次演出前,一位富翁找到了卡内瓦尔,要求他改动剧本中的一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对于富人的为富不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卡内瓦尔轻蔑地拒绝了,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先生,我无权这么做。”

富翁说:“如果你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会付给你200个金币。”

卡内瓦尔说:“这是不可能的。”

富翁说:“600个金币。”

卡内瓦尔摇头。

富翁说:“好了好了,1000个金币,你应该知足了。”

卡内瓦尔想了想,答应了,他把剧本做了修改。但是不久之后,卡内瓦尔以这个富翁为原型,又写了一个剧本,引起了一轮新的轰动。

经济学感悟:对于精神的需求,人们所付出的代价往往会更大,因为精神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4】学狗叫

马尔库尔是法国的一个农民,一次在去集市买东西的时候,被一条狗咬了一口。愤怒使他杀死了这条狗,然后买了些药水包扎自己的伤口。不大一会儿,一位有钱人带着仆人找到了他,要求他赔偿自己的狗。马尔库尔百般解释都无法打动有钱人,可是他自己又十分潦倒,根本付不起赔款。

这时有钱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马尔库尔学几声狗叫就放过他,否则会让他吃尽苦头。在无奈的情况下,马尔库尔叫了几声,然后屈辱地回到了家中。

经济学感悟:精神上的需求往往不会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但却能在心理上起作用,满足某些情绪。

【5】磨坊主和狗

约瑟克是一名普通的磨坊主,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仅能填饱肚皮而已。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只可怜的被人遗弃的小狗,就把它带回到家中饲养。这条狗成了他最忠心的伙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把它带在身边。

狗渐渐长大了,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多,约瑟克感到有点儿力不从心,但他仍不舍得放弃特殊的朋友,他每天辛勤工作,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满足它。妻子为此大吵大闹,说应该丢掉这个该死的家伙,或者把它卖掉。为了家庭,约瑟克同意把它出售,但希望能找到一个善待它的人家。

镇上的律师莱蒙特愿意将它买走,并保证会好好对待它。由于莱蒙特先生有着良好的声誉,约瑟克最终把狗卖给了他。但是,不久之后,约瑟克就感到很不适应,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工作也提不起精神。而那只狗在几次试图逃跑无果后,忧郁地死去了。

经济学感悟: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解除内心的孤独感是很多人想方设法追求的,但在追求的过程中,肯定要付出其他的代价。

【6】虚荣的妻子

裁缝匠达罗瓦是一个勤奋辛劳又节俭的人,他在巴黎有一间裁缝铺,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而每天的收入除了大部分用于家庭开销外,其他的都积攒起来,希望有一天能有大用途。

达罗瓦的妻子则是一个十分虚荣的女子,她每天待在家里衣食无忧,却非常羡慕那些贵妇人体面的生活。她对舞会、对剧院充满了狂热的向往。机会来了,一次,她的一个朋友--乌曼娜邀请她去参加一个节日舞会,舞会上将会有很多的名流。她为此感到激动不已,然后又开始为穿什么衣服发愁。最后,她发现了丈夫藏匿的那笔积攒下来的金钱,在毫无理智的情况下,她把这笔钱拿走,买了一身行头,去参加了那个舞会。结束后,她把衣服藏在了乌曼娜的家里,求她千万不要告诉自己的丈夫。

不久后的一天,达罗瓦发现钱不见了,像发了疯一样地问她是怎么回事,并不停地诅咒她,她声称自己一无所知。达罗瓦报了警,乌曼娜怕事情牵连到自己,就告诉法官达罗瓦的妻子藏在自己家中的昂贵的衣服。达罗瓦杀死了妻子,然后大醉一场,上吊自尽了。

经济学感悟:为了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人们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其狂热往往让人付出极大的代价。

【7】忠诚的基督徒

塞谬尔是法国南部的农民,一名神圣的基督教徒,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有一片靠近塞纳河的田地,并雇有五个农民替他耕作,属于中等人家。但为了死后能够上天堂,塞谬尔每天只吃少量的面包、蔬菜,从不饮酒,保持着素食的习惯。

每隔几年,塞谬尔都会把自己从田地里所获得的财富捐献给修道院。有一次,他的侄子要到巴黎去求学,请求他资助一笔费用,但塞谬尔拒绝了,他说上帝在考验他的诚心,他不能半途而废。

最后,塞谬尔在一次意外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而这导致了他的猝死。

经济学感悟:为了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很多人可以放弃别的很多东西,来换取自己精神上的满足。

【8】流浪艺人

桑狄是一名流浪的音乐艺人,以演奏乐器维持生活。桑狄几乎踏遍了英国的每一片土地,有的时候,他只能靠在街头演奏获得人们的施舍。情况好的时候,如果某个庄园举行盛大的聚会,他也会被邀请到晚宴上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庄园的主人通常在晚宴会举办一个舞会,不仅给桑狄丰盛的食物,还有优厚的报酬。但这样的机会对桑狄来说,一年难得遇上几次。

一次,一个庄园主的女儿爱上桑狄,年轻使她的爱毫无忌惮。她大胆地向桑狄表达,却遭到了父亲的训斥。庄园主给了桑狄报酬,勒令他马上离开庄园。桑狄最后娶了一个同行的姑娘作为妻子,两个人一起游历了15年才定居下来。

经济学感悟:流浪艺人的生存和盛行,是人们对于音乐的偏好,对于精神需求日益重视的结果,只要有这种需求,就会有经济行为的发生。

【9】贝利撒留的家庭聚会

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国有名的将军,他的生活和奢华、糜烂联系在一起。贝利撒留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宝,但是他只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献给了皇帝,其它的都搬入了自己的府中。

贝利撒留经常在自己家中举办聚会,聚会过程中,来自各地的乐队都会表演节目,一直持续到晚宴结束。贝利撒留将这些乐师们都养在自己家中,并区别于别的奴隶,给他们很好的待遇、精美的食物、华丽的衣裳,还有接二连三的赏赐。对于其中那些表演出色的人,贝利撒留还会赏赐给他们一些侍女。

有一个乐师以弹奏竖琴博得了贝利撒留的欢心,但同时也博得了贝利撒留妻子的欢心,她并没有打算掩饰自己对这位乐师的喜爱,便与他做了露水夫妻。贝利撒留知道后,愤怒地想杀掉这个乐师,但又不舍得如此绝情,加上妻子的求情,终于饶恕了乐师,将他鞭打一顿赶了出去。

经济学感悟: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向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享受正是其中的一种。

【10】喜欢听故事的大臣

印度阿育王时期,有一位大臣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故事,他每天晚上入睡前都要听侍从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否则就会大为生气。侍从们摸着了他的口味,总是将那些稀奇古怪但又无法证实的事情讲给他听。如果哄得大臣高兴,就会得到一笔赏赐。有些侍从绞尽脑汁,为的就是能找到新鲜的故事,为此他们经常到民间去搜集素材。

更为可笑的是,这位大臣在给自己的女儿选丈夫时,规定必须会讲故事,而且要讲得好,这样才能成为他的乘龙快婿。经过选拔,三名男青年成了最后的人选,其中有一位曾经当过罗马人的奴隶,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他将自己在罗马的见闻编成故事,并最终博得了大臣的欢心。

经济学感悟: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的高层次需求,也是最难以满足的需求。

【11】追求不朽

哈里芬是芬兰14世纪时的财政大臣,此人经历丰富,学识渊博,拥有众多的头衔,而且深得皇室的信任,他的妻子就是皇帝的妹妹。

功成名就的哈里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自己的名字流传于后世,让自己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哈里芬请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了很多塑像,有大有小,送给众多的人,目的是使这些雕像能保留下去。然后他又亲自写了一本自传,出版了好多册。但更离谱的是,哈里芬派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数不清的石头上,然后将石头丢在山顶、湖底、郊外,及海滩之上。他想,不管以后发生什么变化,是高山变迁,还是湖海干涸,总有些后人会发现刻着自己名字的石头,那么到时候,人们就会从历史上研究这个人,他也因此而不朽了。

经济学感悟:当人们在某一方面的精神需求过于执著时,他必定会付出别的代价。

【12】长生不老药

波斯苏丹伊斯迈尔对长生不老充满了向往,他让人四处搜集能够使人不死的法术,希望能使自己获得永恒的生命。手下的人从东方带来了一种神奇的药丸,据说经常服用能够延年益寿。伊斯迈尔马上命人将这种药丸献上,迫不及待地服了下去,立刻觉得神清气爽。他赏赐了敬献神药的人,并把所有的药丸都留下了。

不久,药丸吃完了,伊斯迈尔又传来那个人,命他再献上一些。但那个人说,这种药极其珍贵,只有古老的东方才有,而且炼制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很多名贵的药材,但波斯是没有的,只能到东方去。为此,伊斯迈尔给了这个人一笔巨大的财富,让他去东方寻找这种药。然而此人从此杳无音信,再也没有出现。

经济学感悟:精神上的欲望比物质上的欲望更不容易满足,而人们为精神需求所产生的交换行为也是持久和庞大的。

第二、快乐的经济学

本节导读:需求不仅仅是一种焦灼的情绪,更多的时候,需求带给我们的是更具实质性的快乐。经济学就是让我们快乐的学问,但如果失去了快乐,我们失去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学。

【1】心安理得

拉斯特维斯是英国的一名基督徒,他的慈悲心肠是远近闻名的,只要他遇到困苦的流浪者和乞丐,就会毫不犹豫地施舍钱财和食物,乐此不疲。

一次,镇上来了一个流浪汉,拉斯特维斯照旧施舍给了他一些面包和牛奶,还有一点儿钱。流浪汉感恩戴德地告辞了。过了几天,这个流浪汉又来了,拿着一个破旧的杯子,坚持说这是古董,希望能向拉斯特维斯换一些钱。拉斯特维斯看也没看就答应了,将杯子带回了家中。

半个月后,流浪又拿着一个锡制的酒壶向拉斯特维斯换钱,声称这壶也是一个古老的宝物,这次拉斯特维斯同样没有拒绝。拉斯特维斯的儿子非常不满,他对父亲说:“这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他只不过是想换一点儿钱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宝物,你为什么还要接二连三地上当呢?”

拉斯特维斯笑着说:“我花钱买的并不是他的宝物,而是我自己的心安理得,这又有什么损失呢?”

经济学感悟:当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时,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就会变成次要的,转而为精神需求服务。

【2】淘金与咖啡馆

美洲大淘金热潮中,丹斯也跟着人群到了美国西部,梦想着自己能够找到金矿,成为亿万富翁。他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一条河流转移到另一条河流,每天都和沙石打着交道。几年过去了,丹斯依旧没有找到梦想中的金沙,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极度疲惫中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最后的体力。

一天,丹斯来到他经常买日用品的小镇上,买了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后,想找个地方歇歇脚,但是街上饭馆林立,却找不到一家咖啡厅。丹斯忽然灵机一动,他想,在附近淘金的人有很多,但是却没有一家娱乐场所,只有饭馆和商店,那些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晚上想找个休闲的地方也没有,我为什么不在这里开一家表演歌舞的咖啡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