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阅读搭建精神天梯:新阅读教育论纲
更新时间:2024-06-04 15:48:53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阅读,是教育的基石。阅读,也是新教育实验的基石。阅读研究,是新教育用力最多、成效最明显的领域。这本《阅读搭建精神的天梯——新阅读教育论纲》,就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对新教育20多年推进全民阅读与书香校园建设的历程和经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阅读:概念、历史与现实》主要讲述了“什么是阅读”“人类阅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阅读行动的问题与困境”;第二部分《走向“幸福完整”的新阅读》主要讲述了“阅读的意义与价值”“新阅读的真谛”“新阅读的科学机理”;第三部分《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的路径与方法》从“优化阅读空间”“培塑阅读主体”“建设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活动”“完善阅读评价”五个方面总结了新教育在学校阅读方面的经验。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永新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包括教育心语、管理智慧、讲坛纵横3类70篇,是作者从教20年对一线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的真实体验、思考与感悟。在本书中,这些体验通过随笔、演讲、论文等形式加以呈现,绽放出远见卓识,汇聚成思想的火花。不仅对于教师教学有着深刻的启迪,而且对于学校管理工作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社科12.7万字
- 会员《劳动教育评论》是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主办的教育类学术集刊,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以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弘扬劳动精神,繁荣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构建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学科体系,为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本刊以劳动教育政策解读、劳动教育理论前沿、劳动教育思想研究、劳动教育案例分析、国际劳动教育比较、劳动教育评价研究以及劳动教育相关学科建设为主要社科8.9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回应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生成、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重大问题,有序推动“智能赋能—模式创新—教育重塑”的进阶发展。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意涵、战略意义、理论依循、历史沿革等方面构筑学理研究根基;从实践层面剖析智能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绩和存在壁垒,理性审视演化进程,着力抓好关键环节,提出切实发展路向,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照。社科23.4万字
- 会员本书是在北京高考实施3+3选科的背景下,面向高中生和家长的实战服务指南。共11章,2个附录,具体内容包括:考生家长必读、新高考政策的新变化、如何选科、高中升学规划、各类招生项目详解、高考志愿填报之理念与知识结构、高考志愿填报之招录规则详解、高考志愿填报之熟悉招生资料、高考志愿填报之实战、了解大学和专业的选择。附录分别是体检要求和各类招生信息获取方式汇总。本书着重介绍选科、升学规划及志愿填报的思路、社科21.3万字
- 会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科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者以该课程的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的PBL教学实践,成功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PBL教学体系,是与教材完全匹配的教师参考用书。其内容涵盖了从1840年直到今天中国的历史,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风云变幻八十年”包括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等内容;中篇“翻天覆地三十年”包括马克思社科19万字
- 会员陶行知先生,这位在中国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躬身实践。本书中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先进且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即教育”到“社会即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扎根于社会现实土壤,使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晦涩文字,而是鲜活于日常点滴中的感悟与成长。在书中,我们将跟随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认识到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文化解放等教育问题,了解中国普及教育方案的探讨与社科4.2万字
- 会员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社会中扮演着较为特殊的角色,他们既充当着教育者也充当着受教育者,并且具有现代社会特征,行为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烙印。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挖掘。同时,从政治参与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教育教学行为、交往行为、消费行为、家庭行为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实证考察和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特点,并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了行为优化的内在要求社科11.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为仕有绩,治学有声,是中国传统知识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清朝末年,伴随着书院数量的空前繁荣,大量学人涌入书院肄业,他们以“书院生徒”之名,一如既往地思考和处理仕与学的关系。时运国运之下,适逢科举停废、新学西学冲击,传统知识人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科举停废,何以出仕“西学东渐”,治何之学本书将清末书院生徒置于三层相互交织的历史语境,注重从独立精神活动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视角,利用诸多私人化记录的教育19.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深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变革的前沿力作。作者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多领域知识,系统解析“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与新路径。通过剖析技术机理、功能特性及变与恒的内在实质,构建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本书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更为新时代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17万字
- 会员创造学认为:“当今世界上一切都不是完美的,都可以通过创造使它更完美。”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理念“教善·学思·灵创·生长”,在教学实践层面提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实际方法: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基础教育进程中;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让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相互促进;将创新融入课程体系、教育教法、评价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生手眼教育16.7万字
- 会员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教育体制确立后,文学课程被纳入民国教育体系中,一批专门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作家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讲授文学课程,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教育的历程,这为新文学在大学里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民国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则以其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为民国文学教育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强力支持,这使民国文学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新态势。教育32.8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教育学立场,基于身体哲学、具身认知、具身学习以及符号互动等理论,探究教育戏剧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价值和独特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教育戏剧的育人途径、育人原则以及育人取向。教育18.1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回应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生成、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重大问题,有序推动“智能赋能—模式创新—教育重塑”的进阶发展。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意涵、战略意义、理论依循、历史沿革等方面构筑学理研究根基;从实践层面剖析智能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绩和存在壁垒,理性审视演化进程,着力抓好关键环节,提出切实发展路向,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照。教育2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