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部山区农村灾害移民研究
更新时间:2022-05-30 18:36:31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农村灾害移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农村灾害移民的理论体系,同时,从山区社会风险管理的视角对我国山区避灾移民问题进行了探讨,首次从灾害移民发生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历史上的灾害移民类型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从可持续生计和生计脆弱性理论角度对我国西部山区灾后移民搬迁问题进行多地实证研究,并为今后西部山区灾害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上架时间:2015-10-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社科20.4万字
- 会员本书从个体及其家庭层面构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16年10月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宁强县所获取的一手调查资料,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试图全面揭示不同代次、不同市民化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生计问题,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生计恢复社科10.8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社科15.8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中国大城市的新“土客”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下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这一实现路径所导致的实际的社会经济后果尤其是非政策预期的后果。本书认为大城市的新“土客”冲突从长远看不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发展视角下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解决路径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地方政府是第一责任主体;同时要充分反思大城市现行的“精英主义”地方性制度和身份政社科11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我国现代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以广西南宁所辖一个壮族村庄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多点田野及人口流动民族志等方法,既从流出地的视角探讨人口外流对原空间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从流入地的视角分析流动者在新空间的适应过程,同时讨论空间分离背景下的实践者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社科25.7万字
- 会员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社科17.8万字
- 会员本书充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及课题组所开展的城乡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借助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省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依据人类需要理论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框架和建设路径。社科24.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采用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结合的方式,研究越南封建时期越南华侨华人的历史。其一,论述公元968年至公元1945年,越南丁、黎、李、陈、胡(含“属明时期”)、后黎、西山及阮朝八代封建王朝期间,中国汉族、少数民族移民迀徙越南的原因,华侨华人群体的形成、生存和发展。其二,专题探索:越南封建社会末期华人华侨人数的推估;华侨华人的社会组织;越南华侨华人与孙中山民主革命;中越(法)涉及越南华侨华人的政策;越南人类学3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