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
更新时间:2021-07-12 14:10:28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871-1914年的三大诗派的代表人物(当然其中有些诗人的影响时间更长)。在我看来,王闽运(1833-1916)、樊增祥(1846-1931)、易顺鼎(1858-1920)、陈衍(1856-1937)、陈三立(1853-1937)和郑孝胥(1860-1938)是能够与他们同时代的读者积极对话的,他们以诗歌这一久负盛名的文学形式,探讨受到威胁的中华文化传统的延续这种关键问题。由于他们的作品原本是写给同时代精英读者的,因此我们不应该以20世纪的可读性标准,或者用外来标准,而应该以中国当时的诗词批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诗作。当我们将这些诗人置于他们自身的历史与文学背景中时,他们便成为在传统的中国秩序与19世纪中后期强加于第三世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社会之间的罅隙中挣扎的一代的代言人。这些诗人绝大部分既非高呼政治口号者,亦非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唯美主义者,他们的作品描述了一个面临内忧外患、在生死困境中挣扎的国家的国民所面临的个人以及文化的困境。诗人所使用的是一种可以从不幸面临消亡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中汲取丰富资源的语言。他们的成功,为所有伟大的中国人文传统以及全人类精神在面临恐怖的环境时仍具有的勇敢适应性提供了一个历久不衰的证明。
品牌:三联书店
译者:黄乔生
上架时间:2020-09-24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文学的理解活动是一个对思想丛林的“以心会心”的自由穿梭过程,也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再度审美创造。本著依凭于哲学、美学、阐释学、文化学、伦理学等理论资源,对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踪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以文本为轴心和以“历史与美学的对话”为经纬,对作家各个时期的散文集予以细致的审美分析和艺术归纳,既是对文本的意义溯源,也是对文本的深度诠释,力图还原和勾画一个王充闾散文的美学图谱,令玄文学27.9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了作者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学术经典的若干文章,其中较多跨越自己专业的随谈,所以作者自认是“聊为之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关于先秦及唐宋诗文的随谈;第二辑谈及的近现代作家,也多是围绕他们与古典的关系而言;第三辑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现代文学研究的评论,亦与古典学术传统有关。文学32.4万字
- 会员本书从词汇出发,由语句拓展,领略文本深处的风景,分享背后的故事,感悟语言的精髓,参透中西文化的逻辑脉络。上篇“语词建造世界”,从语义到内涵,再到文化纵深,追溯词汇源流之本初含义,感受历久弥新的故事和历史。下篇“语句重构生活”,放任深情、动人、勇敢、智慧的句子撩动你我心弦,从语法、语义到内涵解读、意义衍生,让我们从美到窒息的英文词句之中,获取情绪的抚慰和灵魂的沉静。文学12.9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聚焦于鲁迅、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治学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读著作版本、书信日记、报纸杂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亲历所得,从历史的纵深处揣摩和欣赏这批重要作家的境界、业绩、风范、情谊,让读者从不同侧面欣赏到他们的流光溢彩。文学3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