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更新时间:2021-09-10 16:50:47 最新章节:Afterword
书籍简介
为落实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通知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多做论证,力争让广州成为名副其实海上丝绸起点的指示,加强对广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作用的研究和宣传,擦亮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海上丝路文化,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申遗”工作,推进我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编辑出版该书,中英文双语出版。该书只在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和知名专家学者学术观点的整理、分析以及广州有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史迹、文物的分析解读,充分展示说明广州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7-09-02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名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野蛮否”,体现了阿多诺对文化与社会的总体思考;第二辑名为“艺术:摇摆于严肃与欢悦之间”,呈现了阿多诺对文学艺术的关键论述;第三辑名为“文化工业:总体效果是反启蒙”,选取了阿多诺谈论大众文化的重要文章。文化41.3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探讨西方的漫威英雄、体育明星等文化现象,从文化社会学的元视角,探寻英雄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内容涉及:对近代英雄主义的反思、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型、英雄化的愿望和去英雄化的趋势等前沿问题。文化17.4万字
- 会员“汉学主义”是国内外华裔学者提出的一个文化理论。大致上是西方人在与中国交往中处理各种中国事物并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时所构思并使用的一种隐性系统,其中包含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范式。“汉学主义”理论立足中国的问题脉络,以对话的姿态,谦逊地把自身定位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显了不同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知识贡献——不再美化对西方的对抗,转向自我反思。这个反思同时文化28万字
- 会员本书以“湖北文化资源研究”为主题,既有对荆楚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特质的研究,也有对当代湖北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其中多篇论文立足湖北,总结了长江中游区域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成就,启迪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有数篇论文探讨了湖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路径;还有论文梳理了荆楚法治文化传统和当代湖北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文化20.8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了英国新左派如何发展出一系列关于“文化”的特殊观念,从而为后世的左翼批评理论寻找到了更为丰富而可信的对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欧洲大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观念是英国左翼在二战之后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面临的多方压力以及寻求突围的冲动。新左派思想家以历史和经验的丰富性来对抗理论的抽象和还原倾向,提出了“普遍文化”“感觉结构”“文化唯物主义”等重要思想理论,丰富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形成了文化22.1万字
- 会员《文化力研究》是由广东开放大学文化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旨在开展文化力理论方面的研究,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力理论体系。本书是第1辑,内容涉及文化金融、文化众筹、审美文化、文化经济、文化品牌塑造、文化力与传统文化转化、文化自信等方面,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文化力的概念、内涵、外延及相关领域,对于“文化力”这个较为创新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文化12.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文化18.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刘苏里导读,中国38位知名学者讲读,共同解读上下2500年46位西方思想家的51部著作。这些思想家的著作光照当代,泽被千秋,讲读者的解读通透、有趣,本书有助于你理清西方两千余年来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掌握政治、哲学、法学等思想菁华,透彻理解当今世界和中国,带你实现观念与思想的飞升。理论86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
- 会员此自选集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的结集,其中一些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反响,具有一定学术创新价值。文集拟分为三编,第一编“跨文化认同”。第二编“跨文化研究”。第三编“跨文化沟通”。本论文集所收入的很多成果在文化认同研究、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