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广义·版本编(修订本)在线阅读
会员

校雠广义·版本编(修订本)

程千帆 徐有富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古籍古籍整理22.9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02 14:32:36 最新章节:插图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全书共四编,分别为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校勘编主要介绍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内容。版本编主要介绍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目录编主要介绍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等。典藏编主要介绍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图书保管、图书流通。《校雠广义》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从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曾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此次修订本,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纠正文字讹误,吸收新观点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上架时间:2020-03-13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国语》为切入点,通过对《国语》学史的梳理来呈现经学史的演变历程。作为一部经学序列中的边缘文献,《国语》是观察经学边界变动演化的浮标。因此,本书将《国语》置于经学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通过梳理《国语》在经学史演变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的不同境遇,特别是历代学者对《国语》不同的认知定位,寻找《国语》在经学史中的变动轨迹,并探求这种认知差异背后的经学史演变根源,以此确定历代经学的边界,进一步归结出经学
    张永路古籍16.1万字
  • 会员
    目录学相当于是学问的清单,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不至茫无津涯,有洞观全局之益。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的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汉书》中的《艺文志》正是目录学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讲授《汉书·艺文志》时所写的这部讲义,广泛参考了十余种批注、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献,同时也博采其他相关书籍、论文的意见,反复寻绎,间加己意于其中,对《汉书·艺文志》做了较为细致全面
    温浚源古籍26.1万字
  • 会员
    本书为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该书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西汉)桓宽编著古籍6.1万字
  • 会员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古代小说集。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诗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南朝宋)刘义庆古籍7.9万字
  • 会员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
    陈桐生 孙雪霞译注古籍46.5万字
  • 会员
    王象晋以自己躬耕多年的经验和广泛的文献收集,编著了《二如亭群芳谱》。书中包含农时、农作物、蔬果及园林植物等内容,体系庞大。除总论外,每种植物词条下包括:植物特性与品种、园艺技术、附录(即相关植物)、典故、诗歌。因作者对植物的特性、应用、养护及文化内涵等阐述完备,使该书被奉为经典,后世公认为集大成之作。至清代,经过进一步增补,收入“四库全书”。
    (明)王象晋古籍0字
  • 会员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録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録学、版本学、古籍整
    齐文榜古籍45万字
  • 会员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録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録学、版本学、古籍整
    齐文榜古籍45.3万字
  • 会员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録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録学、版本学、古籍整
    齐文榜古籍4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