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第2版)在线阅读
会员

社区社会工作(第2版)

易艳阳 周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23.2万字

更新时间:2019-10-18 16:22:09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社区的概念和功能,社区社会工作的内涵目标、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价值体系、介入模式、方法技巧,以及社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本土化实践探索。为增加本书对于实务工作的指导价值,第二版增加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与“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技巧”两章。此外,结合我国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新进展,第二版增加了关于“社区工作者”与“社区治理”的介绍,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对数据进行了更新。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易艳阳 周沛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反贫困行动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世界范围内,反贫困也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都是存在的,反贫困以及应对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辑关注的核心议题即反贫困社会政策,以及不同国家在反贫困社会政策方面的实践。
    王春光主编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各个大学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使用,如何使之更好地融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是考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我们编辑了这本教学案例集。本书突出应用导向,力图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的案例材料均来源于每位任课教师的实务经验与科研实践,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一红主编社科18.5万字
  • 会员
    本书收集了10多年来社会心态理论探索中最重要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对推动社会心态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书中内容涉及社会心态的概念、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机制、社会心态的测量和指标体系、社会情绪的理论研究、社会心态与社会转型、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本书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主,此外还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心理学专家。
    王俊秀 杨宜音等社科18.1万字
  • 会员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王思斌主编社科17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涵盖社会转型中治理模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转变等方面。本书以社会治理为视角,以法治为核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从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决策参考三个方面,聚焦社会矛盾化解与管理模式创新,总结地方治理经验,荟萃理论前沿成果,为解决国家治理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脉诊断、建言献策。
    孔祥勇主编社科21.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考察日常生活场景实践的生态社会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问题解决视角来设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以保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具有目标清晰的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结构性、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转接性以及服务成效的累加性。
    童敏社科21万字
  • 会员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经验的综合反应,其心理内涵应能充分体现民众心理的共识性表征。本书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范式,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建构和实证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感的内涵及其结构进行解读,建构测量指标,编制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阶层与流动等因素对民众获得感的影响。
    谭旭运社科12.1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
    刘欣主编社科14万字
  • 会员
    本书利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2008~2010年的数据,区分受雇就业与自营就业,重点考察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的工作转换模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差异,最后从职业流动和人力资本回报角度来诠释工作转换无法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原因。研究发现,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非常有限,要真正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需要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使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适度流动。
    明娟社科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