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

胡登全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23.5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28 17:25:40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全球风险社会,媒介是风险治理的一个关键要素。如何认识风险的客观性和建构性,如何洞悉风险传播的生产规律,如何把握受众的风险感知特点,如何从中国社会、媒介实践和受众心理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介在风险复合治理中的作用,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全书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切入点,首次提出风险传播场这一概念,并从自主极和他律极出发,对场域的生产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为此,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化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领域的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并重。在研究中,借用和改造了休梅克的把关层次理论,分析了自主极和他律极的不同资本的生产力在场域的不同时空中的变化过程,论述了风险传播场的动态性和半自主性。针对国内风险传播的定量研究少、风险感知调查薄弱、实证研究往往仅限于某单个案例的情况,进行了两项实证研究:第一,1200名受众的风险感知与媒介使用的调查;第二,1095名媒介人员的风险传播素质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以媒介为出发点,构建了风险复合治理框架,提出了政府、组织、媒介、个体等风险治理单元在常态和异态环境下的不同策略。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魁阁》是云南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创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本书为创刊号,设有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人口与发展、人类学与区域研究、民俗与社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魁阁新秀等板块,内容既有对理论方法与田野实践的介绍,也有理论争鸣,抑或名家访谈;既有区域性研究,也有对具体社会、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较为全面地呈现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诸多面相,进
    赵春盛 主编社科22.1万字
  • 会员
    反贫困行动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世界范围内,反贫困也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都是存在的,反贫困以及应对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辑关注的核心议题即反贫困社会政策,以及不同国家在反贫困社会政策方面的实践。
    王春光主编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本研究建立在一种新拓展的微观历史人口资料——墓志文献的基础上,在此研究中,墓志并非作为简单的辅助资料,而是跃升至研究的中心位置。作者将人口研究与墓志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所搜集的明清上海士人家族墓志为基础,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士人家族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生育子女数、初婚年龄、葬期以及籍贯分布等相关人口学指标;另一方面,运用后现代史学中常见的文本解构方法——深入墓志的撰刻收藏过程中,以揭橥士人
    李宏利社科21.3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7辑,以“艾滋歧视及其法律应对”为主题,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等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
    王理万 刘小楠主编社科24.3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3期,以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研究为题,或从大数据的角度,或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新方法、新形式的展现。内容涉及计算社会科学的机遇和挑战、民粹主义在欧美的发展动态及其社会基础、司法大数据视角下的涉性犯罪研究、社会公平观的研究等。
    刘欣主编社科12.7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分析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三个逻辑误区,主张“优主政治”的新体制框架,继而提出“良治”的概念和模式。作者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人类自由,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性质,探讨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及互动。分析了解决温饱后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出利用体制优势,使温饱后的资源配置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美)尹伊文社科18.6万字
  • 会员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社会性别是一种有误的再现,暗藏着男/女二元对立的结构。在这一再现系统中,男性被确立为主体,女性则被再现为他者。如果说反再现为女性身份认同确立了逻辑起点,那么解构则为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而言,(对结构与中心的)解构与(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女性身份认同是被召唤出来的否定性存在,这种否定的身份认同为缺席的女性提供了实现身
    傅美蓉社科2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政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民国初年共和思潮与共和建制影响下地方师范教育的勃兴为研究对象,聚1912—1927年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安徽二师”或“二师”)的发展,由此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治与师范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吴浩社科11.9万字
  • 性别平等是平等理想的重要维度,在人类迈向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女性意识逐步觉醒。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对性别平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也有许多女性为争取平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本书回顾了西方思想史上的性别观念,聚焦启蒙以来的性别平等理论以及世界各国的女性运动,讨论社会契约与女性困境、社会主义与女性解放、家庭正义的可能性、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身份政治与女性认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权利、
    李石社科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