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文前
编委会
顾问
撰稿
第一章 茶树的分类
第一节 茶树植物及其分类方式
一、乔木型
二、小乔木型
三、灌木型
四、按叶片大小分类
五、按进化选择方式分类
六、按栽培方式分类
七、按繁殖方式分类
第二节 茶树植物的系统分类
第三节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一、普洱市简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茶树品种资源调查
三、地区茶树品种资源普查
四、国家茶树品种资源考察
五、野生大茶树或古茶树的考察和论证活动
第四节 茶树种质资源
第五节 野生型茶树种质资源
- APP免费
一、景东县
- APP免费
二、镇沅县
- APP免费
三、景谷县
- APP免费
四、宁洱县
- APP免费
五、墨江县
- APP免费
六、江城县
- APP免费
七、澜沧县
- APP免费
八、西盟县
- APP免费
九、孟连县
- APP免费
第六节 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
- APP免费
一、景东县
- APP免费
二、镇沅县
- APP免费
三、景谷县
- APP免费
四、宁洱县
- APP免费
五、墨江县
- APP免费
六、思茅区
- APP免费
七、江城县
- APP免费
八、澜沧县
- APP免费
九、西盟县
- APP免费
十、孟连县
- APP免费
第七节 过渡型茶树
- APP免费
第八节 野生茶树居群
- APP免费
一、无量山居群
- APP免费
二、哀牢山居群
- APP免费
三、镇沅无量山支系居群
- APP免费
四、牛角尖山居群
- APP免费
五、羊神庙大山居群
- APP免费
六、芦山居群
- APP免费
七、苏家山曼竜山居群
- APP免费
八、宁洱、景谷无量山支系居群
- APP免费
九、板山居群
- APP免费
十、大石房后山居群
- APP免费
十一、大尖山居群
- APP免费
十二、帕岭、马打死、大空树、蚌潭居群
- APP免费
十三、大黑山居群
- APP免费
十四、龙潭居群
- APP免费
十五、翁嘎科居群
- APP免费
十六、佛殿山城子水库居群
- APP免费
十七、拉斯陇居群
- APP免费
十八、野牛山居群
- APP免费
十九、腊福大黑山居群
- APP免费
第九节 古茶山
- APP免费
一、老仓福德古茶山
- APP免费
二、金鼎古茶山
- APP免费
三、漫湾古茶山
- APP免费
四、御笔古茶山
- APP免费
五、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 APP免费
六、振太古茶山
- APP免费
七、老乌山古茶山
- APP免费
八、田坝古茶山
- APP免费
九、勐大古茶山
- APP免费
十、马邓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一、文山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二、秧塔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三、南板黄草坝古茶山
- APP免费
十四、联合龙塘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五、团结古茶山
- APP免费
十六、须立贡茶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七、龙坝古茶山
- APP免费
十八、通关古茶山
- APP免费
十九、坝溜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迷帝贡茶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一、景星豪门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二、困鹿山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三、国庆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四、文东古茶山
- APP免费
二十五、景迈古茶山
- APP免费
第十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
- APP免费
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 APP免费
二、和谐的古村落
- APP免费
三、丰富的茶文化
- APP免费
四、突出的遗产价值
- APP免费
第二章 茶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 APP免费
第一节 走进茶的国度——中国茶的起源
- APP免费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
- APP免费
二、茶与历史名人
- APP免费
“茶皇”乾隆
- APP免费
第二节 中国茶独特的制作工艺
- APP免费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APP免费
二、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
- APP免费
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 APP免费
第三节 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
- APP免费
一、普洱茶文化
- APP免费
二、普洱茶贡品
- APP免费
三、茶马古道
- APP免费
四、普洱茶诗词
- APP免费
第三章 普洱茶的医学保健
- APP免费
第一节 古籍中记载的普洱茶保健
- APP免费
第二节 古时就称茶为“万病之药”
- APP免费
第三节 现代科学研究普洱茶物质
- APP免费
第四节 现代科学研究普洱茶的保健功能
- APP免费
第四章 茶道与茶艺
- APP免费
第一节 茶道起源
- APP免费
一、中国是世界茶道的发源地
- APP免费
二、中国茶道简介
- APP免费
第二节 茶道相关人物
- APP免费
一、饮茶得道——皎然(生卒年不详)
- APP免费
二、与皇帝斗茶——梅妃(723—756年)
- APP免费
三、“茶圣”——陆羽(约733—约804年)
- APP免费
四、中国首位女茶艺师——李冶(约730—784年)
- APP免费
五、“茶有十德”——刘贞亮(?—813年)
- APP免费
六、唐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白居易(772—846年)
- APP免费
七、“吃茶去”——赵州禅师(778—897年)
- APP免费
八、日本煎茶道始祖——“茶仙”卢仝(约795—835年)
- APP免费
九、茶器师——皮日休(约838—约883年)
- APP免费
十、“小龙团”茶创始人——让建茶名垂天下——蔡襄(1012—1067年)
- APP免费
十一、茶艺大师——苏轼(1037—1101年)
- APP免费
十二、《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
- APP免费
十三、饮茶助学——李清照(1084—1155年)
- APP免费
十四、宋代写茶诗最多的人——杨万里(1127—1206年)
- APP免费
十五、有仙气的爱茶人——明朝第一代宁王——朱权(1378—1448年)
- APP免费
十六、煎茶、点茶高度概括——钱椿年(生卒年不详)
- APP免费
十七、烹试、品饮之茶道——许次纾(1549—约1604年)
- APP免费
十八、用壶泡茶——张源(明?—?)
- APP免费
十九、自创江南第一名茶——张岱(1597—约1689年)
- APP免费
二十、用茶换聊斋故事——蒲松龄(1640—1715年)
- APP免费
二十一、“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1686—1759年)
- APP免费
二十二、“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1711—1799年)
- APP免费
二十三、108岁茶寿的——张天福(1910—2017年)
- APP免费
二十四、“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1989年)
- APP免费
二十五、中国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庄晚芳(1908—1996年)
- APP免费
第三节 茶道与儒释道三家
- APP免费
一、茶道与儒家
- APP免费
二、茶道与佛家
- APP免费
三、茶道与道家
- APP免费
第四节 日本茶道
- APP免费
一、日本茶树起源
- APP免费
二、日本茶道起源及发展阶段
- APP免费
三、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
- APP免费
第五节 韩国茶道
- APP免费
一、韩国茶树起源
- APP免费
二、韩国茶道起源及发展阶段
- APP免费
三、韩国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
- APP免费
第六节 茶艺概述
- APP免费
一、茶席布置
- APP免费
二、茶席设计概念
- APP免费
三、茶席设计的构成要素
- APP免费
第七节 茶具
- APP免费
第八节 茶叶冲泡流程(以普洱茶为例)
- APP免费
一、冲泡流程
- APP免费
二、操作要点
- APP免费
第九节 茶礼
- APP免费
一、茶艺人员的仪表仪态要求
- APP免费
二、行茶礼仪
- APP免费
三、敬茶礼仪
- APP免费
四、品茶礼仪
- APP免费
第十节 茶事活动
- APP免费
一、如何选定主题
- APP免费
二、环境的选择
- APP免费
三、茶会人员
- APP免费
四、茶席的风格
- APP免费
第十一节 茶艺培训
- APP免费
一、茶艺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 APP免费
二、茶艺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APP免费
第十二节 宣传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