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献给
插图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章 唐文治生平事略(上)
一、出生于清寒士大夫之家
二、少年茹经,十八岁中举
三、在南菁书院的学习生活
四、坎坷“进士”路
五、任官京城,参与清末新政
第二章 唐文治生平事略(下)
一、任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创办著名工科大学
二、创办无锡中学,长校十年义不受薪
三、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
四、主持无锡国专办学(国专前期)
五、国专沪校的办学经历(国专后期)
六、赈灾济贫,躬行儒家仁义道德
(一)1912年赈苏州及太仓水灾
(二)1919年赈太仓水灾
(三)1924年赈“齐卢战争”所致太仓兵灾
(四)1931年赈太仓水灾
(五)1932年赈上海一·二八战争之灾
(六)抗日战争期间设太仓粥厂常年赈饥
第三章 唐文治的国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由读经向国文设科的转轨
二、极意注意中文,以保国粹
三、国文大师讲国文
(一)文之气
(二)文之情
(三)文之才
(四)文之意
(五)文之理
(六)文之繁、简
(七)文之奇、正
(八)文之声、色、味
四、《国文经纬贯通大义》
(一)国文作法“局度整齐法”示例
(二)国文作法“皎洁无尘法”示例
五、国文写作与“国文大会”
第四章 唐文治的国学思想和办学实践
一、清末民初国学遭遇千年未有之冲击
二、唐夫子—无锡国专的灵魂
三、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
(一)前七年,传统书院色彩
(二)中华古典“政治学”课程
(三)政府立案,转制为国学专门学校
(四)转制后的课程设置
(五)名师荟萃,名家演讲
(六)高度重视毕业论文
(七)立足于国学特性的教学特点
(八)培养人才,群星璀璨
四、茹经先生的《十三经读本》
(一)《十三经提纲》卷一,导读《周易》
(二)《十三经提纲》卷二,导读《尚书》
(三)《十三经提纲》卷三,导读《诗经》
(四)《十三经提纲》卷四,导读《周礼》
(五)《十三经提纲》卷五,导读《仪礼》
(六)《十三经提纲》卷六,导读《礼记》
(七)《十三经提纲》卷七,导读《春秋左传》
(八)《十三经提纲》卷八,导读《春秋公羊传》
(九)《十三经提纲》卷九,导读《春秋谷梁传》
(十)《十三经提纲》卷十,导读《论语》
(十一)《十三经提纲》卷十一,导读《孝经》
(十二)《十三经提纲》卷十二,导读《尔雅》
(十三)《十三经提纲》卷十三,导读《孟子》
五、《四书大义》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贡献
(一)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重申儒家的礼义德治文化有助于中国社会长治久安
(二)坚持儒家“三代之英”的政治理想,阐绎儒家理想的“德治道统”概念
(三)立足儒家“民本”思想,进一步向民生、民权、民德、民智方面作阐发
(四)依托《易经》,区分“一己私利”与“天下公利”,阐明儒家追求“天下公利”的思想
(五)基于儒家理念,揭示盛、衰二世中的两种平等观
(六)依据儒家传统,论述“士”的责任与德性
(七)从道德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阐明儒家“亲亲、仁民、爱物”观念的意义
(八)结合自己的政治见解,多方面表述基于儒家理念的治国思想
(九)反复强调“躬行”乃圣门最要之宗旨,始终高举践行儒家圣道的旗帜
第五章 唐调吟诵
一、中华吟诵传统和唐文治的吟诵教学
二、唐调吟诵的历史渊源
三、唐调吟诵的音乐呈现
四、唐调吟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一)古老而传承有序,是中华儒学的伴生文化
(二)修身养性,涵养君子人品
(三)音韵古雅,是认识中华古典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传承处于濒危状态、亟须保护与传播
附录一 唐文治论中国传统文化
一、论继承儒家学说
二、论中华传统道德
三、论学校教育与德育
四、论君子修身
五、论明辨义利、廉政
六、论社会教化与儒家教育
七、论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八、论儒学治国
九、论儒学救世
附录二 国专学生 群星璀璨
一、国学专家
二、领导干部
三、文教专家
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22-07-28 1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