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信睿周报第55期
成为文化现象的博物馆展览
从“身在”到“心在”——如何创造难忘的博物馆观展体验?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好展览与博物馆的“可写性”
博物馆中的凝视:与人类学家一起观展
追寻展览的“隐秘中心”——以源流运动的考古类策展为例
“物”的伦理学位置
故乡的物象、启示与记忆——专访艺术家孔德林
书单 / 博物馆展览研究
信睿周报第56期
游戏及其使命
“游移”的游戏边界及其未完成的人类学讨论
陈旻 ✕ 曹澍——找到回忆里时间的性格
抗拒知识:反智现象的认识论根源——专访瑞典哲学家奥萨·维克福什
关于技术演进的忧思——“合成演进”策展札记
林茨模式——科技艺术的一种可能性
无名的和未名的故乡
书单 / 游戏研究
信睿周报第57期
大脑如何产生思想?——专访麻省理工学院爱德华·博伊登教授
大脑不是在表征外部世界,而是在构建它们——专访曼彻斯特大学马修·科布教授
有关意识的“困难问题”,也许只是问错了问题
乡村观“茶”:闽北空间的线索
障碍和方向——面向未来的哲学伦理学
生活才是音乐的支架——专访田野音乐记录者施坦丁
书单 / 大脑与思想
信睿周报第58期
生生不息:本草与地方知识
植物学的“被女性化”和“去女性化”——《花神的女儿》的另一种解读
百草可观:草药典籍中的植物图像
专访鲁明军:重估中国美术史的“当代”概念
音乐背后的数学奥秘
田野·象牙塔·人间世
开启神经经济学的“利他性惩罚”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吃力不讨好”地惩罚他人?
书单 / 植物研究
信睿周报第59期
非洲的概念与超历史之物
专访非洲环境史学家桑德拉·斯沃特: 把动物放在叙事的核心位置
“人作为基础设施”:重塑非洲城市的生活政治
边界、线索与策略:非洲当代的艺术探索 从《1980年以来的非洲当代艺术》说起
如何走出技术时代的困境?——谈《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为什么是技术?
游戏不存在——论错误、外挂与模组
书单 / 非洲研究
信睿周报第60期
理论与叙事——专访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濮德培
叙述:“历史的”抑或“艺术的”
怀旧:现代社会的流行情绪
刘昕 X 英格夫·霍伦: 工业异物、技术与材料冲动
老袁之死:被“欺骗”的民族志研究还有意义吗?
辣是一种痛觉?破解躯体感受之谜
书单 / 理论与叙事
更新时间:2022-01-10 1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