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园丁与木匠
献言
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
勇于挑战“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家
“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联姻哲学与心理学
用数学模型走进孩子心智迷宫的科学家
引言 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养育中的两大悖论
童年是一个天然探索期
好父母的重新定义:成为园丁
测一测 你是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01 “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
混乱是童年的主旋律
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
父母的爱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成为可能
02 童年,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
养育孩子比狩猎技能更重要
要考证,不要假设
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
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代代更迭
多样性是面对未知的利器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03 爱,持续进化的保障
爱的三面手1:父母
爱的三面手2:祖父母
爱的三面手3:异亲
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
因为照顾所以爱
04 边看边学
孩子都是优秀的小演员
镜像神经元的“神话”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孩子的模仿能力高级又高效
孩子拥有超越成人的创造力
过度模仿,抓住“权威”的每一个细节
仪式模仿,找到文化归属感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05 边听边学
依恋模式决定孩子更相信谁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信你的话
孩子知道虚构和假想不是现实
永无止境的为什么,是在寻求好的解释
“为什么”的最佳答案是揭示因果关系
你的解释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孩子对你的信任胜过一切方法
06 边玩边学
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聪明的动物对一切都感兴趣
玩玩具就是在做科学实验
假装是人类独有的玩耍方式
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
爱假装的孩子善于弄清别人怎么想
玩耍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意外
“玩”就很好玩,不需要理由
07 边练边学
学徒训练是历史主流教育方式
目标导向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新发明
从探索式学习到掌握式学习
学校就像专注力竞技场
学校教育应该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孩子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
青春期:游走在冲动与控制之间
08 科技与孩子的未来
“阅读”是门新技术
步入电子屏幕的世界
科技之于孩子,就像阅读之于我们
让时代的棘轮徐徐向前
网络世界的希望与迷失
给孩子一个世界,让他们重建
尾声 养育孩子的意义
个人选择与公共政策
资源从哪里来
老人与孩子
玩耍的价值
后记 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致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别再“焚琴煮鹤”你的孩子了
孩子如何学习
献言
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
勇于挑战“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家
“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联姻哲学与心理学
用数学模型走进孩子心智迷宫的科学家
前言 摇篮里的科学家
01 古老的问题与年轻的科学
三个古老而深刻的哲学难题
神奇的宝宝0.0
苏格拉底的反直觉观点
认知大链条存在吗
发展科学的第一次复兴
新时代的解答
02 孩子如何理解他人
孩子生来就会做的事
真正永恒的三角关系
可怕的两岁,爸妈成了小白鼠
3岁,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鉴证成长的对话实录
千万不要相信孩子的证词
孩童的歌剧:爱与欺骗
学校教育的前提:知道自己不知道
让奇迹发生的三个途径
03 孩子如何认知事物
孩子生来就知道的事
理解物体消失:毛巾下的钥匙去哪儿了
追寻因果关系:事物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探索事物分类:透过表面审视内在
让奇迹发生的三个途径
04 孩子如何学习语言
计算机破译不了的声音编码
语言如何建构意义
学校里学不到的语法
孩子生来就是“世界公民”
里程碑时刻:首次发声
最先说出的可不只有“爸爸”“妈妈”
从外星语到连词成句
让奇迹发生的三个途径
05 孩子的心智如何运行
进化赋予的超级运行程序
致力于破解程序的科学家
基础:强大的出厂设置
学习:为自己重新编程
他人:天然的学习助手
06 孩子的大脑如何工作
成人大脑的工作原理
依据经验不断重新布线
让神经元充分连接:收到请回答
突触修剪:大脑擅长断舍离
神秘的关键期是否存在
环境和他人对学习的巨大影响
乘着尤利西斯之船前行
07 科学给出的答案
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天边一朵荣耀之云
致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孩子如何思考
献言
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
勇于挑战“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家
“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联姻哲学与心理学
用数学模型走进孩子心智迷宫的科学家
推荐序 了解你的孩子,才能助力他的成长
引言 毛毛虫与蝴蝶
孩子和童年如何改变世界
本书的思路
第一部分 孩子如何想象世界与他人
01 孩子为何要假装:反事实与因果
02 虚构的内容怎样阐明真理:想象与现实
03 探寻真理的三大工具:统计、实验与模仿
第二部分 孩子如何感知外在与自我
04 做小婴儿是什么感觉:意识与注意
05 我是谁:记忆与自我
第三部分 童年奠定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
06 童年经验如何塑造此后的人生:先天与后天
07 学习爱:依恋关系与身份认同
08 道德的起源:共情与规则
尾声 孩子与人生意义
敬畏感
神秘感
爱
结论
致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更新时间:2019-11-01 2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