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导言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19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一、前言
二、历代“经数”与“经目”的变化及其学术史意义
三、沈涛“十经”与段玉裁“二十一经”说
四、龚自珍“六经正名”
五、刘恭冕“广经说”
六、结语: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
一、前言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灵学研究的兴起
三、上海灵学会的“科学”宣称:科学、灵学相得益彰
四、中西灵学之融通:严复对科学、宗教、迷信关系之思考
五、催眠术与灵学之纠结及其“科学”宣称
六、《新青年》对灵学之批判:科学与迷信之二分
七、思想的延续:从灵学辩论到科玄论战
八、结语
知识传播与集体认同之载体:历史、记忆、教科书
一、前言
二、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知识的生产
三、历史教科书与集体记忆的型塑
四、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书写特色
五、结语
“世界史地”与“国际法”知识和近代东亚“地理想象”的生产、流通与嬗变:回顾与思考
一、前言
二、“共同知识文本”的问世
三、深化“共同知识文本”的理解空间
四、结语
清代检验典范的转型:人身骨节论辨所反映的清代知识地图
一、前言
二、清代医学所认识的人身骨节
三、清代检验知识之加速进展
四、乾隆、道光间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商榷
五、许槤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全面检证
六、结语
律例本乎圣经:明清士人与官员的法律知识论述
一、前言
二、歧义的“法家”:明清士大夫对法律知识的不同评价
三、好生之德与哀矜之情:为何以及如何研读法律?
四、经书与法律的再次整合:由《慎刑宪》到《祥刑经解》
五、结语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
一、前言
二、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
三、“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
四、“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
五、人种概念:一个比较
晚清中国“阅读世界”之一瞥
一、前言
二、“新文化史”所推动的“阅读史”与“书籍史”
三、“公法”知识:被动性的接纳
四、“万国公法”与“春秋大义”:外交事务的“势”与“义”
五、引导下的“阅读”:“春秋大义”成为主导
六、日记:私人的阅读
七、余论: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青年戴震:18世纪中国士人社会的“局外人”与儒学的新动向(1740—1750)
一、前言
二、商人和科考
三、掌握经典
四、东林讲学及《与是仲明论学书》
五、经学方法论
六、结语与反思
附录
后记
更新时间:2019-09-30 10:54:25